下载此文档

南矶山的历史.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纵 观 南 矶 山
苦难岁月——晚清、民国时期的南矶山
晚清、民国时期,南矶乡处于封建社会。属于新建县樵舍区管辖。分为南
山乡和矶山乡两个乡。 (有时称乡为保)下设甲。大的村一村一甲。小的村附于
大村为一甲。分别有乡(保)长,甲长作为行政负责人。管理政务。经济则为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只有少量工商业。南山人主要耕田种地,捕鱼捉虾。
另有少数人贩运鱼虾到南昌、樟树、吉安、赣州销售。矶山人则以打石为主,
捕鱼为副。
南山人种的旱地,一年三熟。冬季种油菜、麦子。 (有大麦、小麦、米麦)
夏季收割油菜麦子之后,种西瓜、棉花。秋季收获西瓜之后种小粟。深秋至初
冬,收获棉花小粟之后则又种油菜麦子。水田大多一年两熟。有时遇伏旱,不
能栽插晚稻,则只种一季。这里主要农畜、农具是耕牛及犁、耙、车、槽、摸
箕、禾镰。运输工具是夹篮,谷箩、扁担。由于没有水利工程,常遭水旱灾害,
农作物产量极低。麦子亩产只一两百斤,油菜亩产七八十斤,棉花亩产(皮棉)
三、五十斤,水稻亩产一季二三百斤。如遇水旱灾害则颗粒无收。当时田地大
都被地主、富农占领。贫苦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地。一年到头,交完地租,完
了公粮。就所剩无几了。贫苦农民过完年,就要闹春荒。有的被迫外出逃荒要
饭。卖儿卖女。
矶山原为严家人的居住地。严家的一些人原在矶山周边捕鱼管湖,定居于
此。清末民初,余干人,鄱阳人渐次来到矶山开采红石,使此地经济有了一定
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多。矶山打石工人使用钢钎手工开采红石。虽然体力劳动
强。但赚钱并不多。不过挨冻受饿的时间比南山的贫苦农民较少一点罢了。
南矶人捕鱼捉虾的工具及方法,可谓五花八门。主要有丝网,脚网、扒网
(大扒、岸扒)筻、铜钩、铁钩。大布网、风网以及摸鱼和堑湖。
秋季,湖水尚未下退时,南矶山的湖中,便会有许多银鱼、针弓鱼、白鱼、
鯵条鱼等浮游鱼类在湖中浮游。此时南矶的渔民便会相约在湖中用风网捕鱼。
用风网捕鱼时,要两只帆船一对。船后挂网。利用风力拉网前进。把鱼围捕到
网中。这种捕鱼方法,常常收入彼丰。多时一次可捕到两三百斤鲜鱼。但也常
1
常发生危险。掌握不好,便会翻船。
利用筻筻鱼。则要人涉入水中,推筻前进,边走,边用手捶打筻竹。碰到
鱼虾集群,也有一天筻到一百多斤的。
摸鱼则要在冬季进行。摸鱼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稻草卷一根绳放在河水中。
让绳沉入河底。两个人一人一头并排拉着草绳前进。再派几个人跟在绳后。当
绳前进途中遇到鱼,鱼就会在水里打漩。把水打混。因是冬天,天气冷,鱼打
完几个漩又不动了。人们看到混水漩涡。伸手下去,就可以把鱼捉到。二是要
利用小鱼船。摸鱼人先在湖中推着小船前进,边推边走,边走边在湖中踩脚迹。
每隔一段距离插一根竹、木杆作标记。湖中踩好脚迹,鱼就会藏进脚迹。第二
天,摸鱼人就可以扑在小船上,顺着脚迹摸鱼。这种搞鱼方法特辛苦。有时北
风呼啸,冰封湖面,摸鱼人就要打破薄冰,赤手伸入水中摸鱼。手常常冻得通
红。小船上放着火炉,年纪大的人,摸一段时间的鱼,还要烤一段时间的火。
多时一天也可得鱼百多斤。有乌鱼、鲤鱼、鳜鱼、鲫鱼、黄鸭鱼 ,, 渔民们说:
“为了养家糊口,没有办法啦! ”
堑湖捕鱼相比较轻松。在湖水下退时,只要在湖口堑上竹箔,拦鱼。围箔
中间空一个口子,挂

南矶山的历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