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意愿
【摘要】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评价,分析了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吸引因素以及农民参与的排斥因素,本文立足于社会学的功能主义视角,从制度分析层面研究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推进农村社会建设中已有的作用,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效果,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趋势与路径,并对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创新的进行了一些具体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全体农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又是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根本保证。因此,如何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乃是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实践中提出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立足于社会学的功能主义视角,从制度分析层面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问题进行跟踪研究。
1社会学功能主义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以来,各地从实际出发,不断推进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基本实现了新农合的平稳运行,并从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国家有关部门废除以药养医等等卫生改革的方案相继出台。
为了从制度分析层面研究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推进农村社会建设中已有的作用,并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效果,笔者深入基层,针对农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深入访谈法为辅的方式收集第一手研究资料。具体操作是:先按分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个乡镇,最后按滚雪球法在所抽取的5乡镇中共抽取200个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并从中选择10人进行深入的个案访谈。在正式调查之前,将选择符合条件的10人进行试调查,并对其中的3人进行深入的访谈,力图发现调查问卷初稿、访谈提纲及访问技术方面的问题,进一步修改问卷和访谈提纲。
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进步是社会各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复杂化,造成分化,然后互相短期冲突,接受,适应的过程,因而社会整个大系统越来越复杂也就越来越完善。立足于社会学的功能主义视角,运用平衡计分卡模型,设立的指标需要回答以下4个维度的核心问题:政府维度、群众维度、内部运营维度、革新与学习维度。对每个维度提出了子问题和相对应的指标。[1]研究人员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所收集的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技术”简化深入访谈所获得的定性资料。
政府在完善制度,保障新农合长期稳定运行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政策依据,从而保证了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在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制度的建设。各级政府努力做好新农合的巩固工作,争取在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提高筹资水平和完善受益程序、加强监督和管理等几个方面都有所提高。在群众的认知方面,新农合运行效果如何,作为需求方的农民对其满意程度是一项重要指标。调查数据显示新农合的运行工作使得农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新农合体系的内部运营方面,整体工作推进速度很快,运行也比较平稳,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新
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意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