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刊物详细信息 Page 1 of 2
您现在的位置:电子刊物>> 电子刊物列表>> 电子刊物详细
发布日期 20080307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综合评价
标题缓控释制剂定义及命名(二)--存在的问题和规范完善建议
作者张玉琥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四部审评七室张玉琥
前文对国内缓控释制剂概念、相关产品命名演变过程、已上市控释制剂的有关情况等进行了回顾,在
此基础上,下文对目前缓控释制剂定义和命名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完善
的建议。
1 目前缓控释制剂定义存在的问题
国内区分缓释和控释制剂的目的是期望将控制释药方面相对“更好”,因而血药浓度更平稳的产品命
名为控释制剂。但实际上要达到这种区分目标存在较大困难,前文所述国内采用的区分缓释、控释制剂的
方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下面分别予以讨论。
若仅以体外释放是否恒速作为区分缓控释制剂的条件。一方面体外释放与体内释放存在差异,体外恒
速释放的制剂体内释药行为和血药浓度波动情况并不一定比体外非恒速释放的制剂更平稳;另一方面,由
于制剂的体外释放特征与所用的释放度测定条件有关,采用延缓药物释放技术的同一种制剂,在不同的释
放度测定条件下(不同释放介质、转速、装置等)可能呈现不同的释放特点(恒速或非恒速)。因此,单
用体外释放是否恒速作为区分缓控释制剂的条件达不到控释比缓释更好的区分目的。
如2005版药典附录所要求的,在体外恒速释放的基础上增加控释制剂比缓释制剂体内血药浓度更平稳
的要求。这种区分条件,理论上似乎可以达到区分的目的,但在实际技术评价工作中可操作性存在疑问。
原因如下:①评价体内血药浓度更平稳的前提是对于一个具体的体外恒速释药的制剂,必须有同一药物的
体外呈非恒速释药的缓释制剂已上市,才可在体内试验中比较其血药浓度是否比缓释制剂更平稳,而实际
工作中这一前提是不一定存在的。另外,这种评价在试验的设计、参比制剂的选择、结果的分析(如多大
的差别可认为是更平稳,统计学如何处理)等方面均存在诸多未解决的问题。②按现行版药典的定义,缓
释制剂体外释放为非恒速,那么对于体外恒速释药,与普通制剂比较达到了血药浓度平稳、服药次数减少
的目标,但血药浓度不比非恒速释药的缓释制剂更平稳的情况,就难以归类和命名。
另外,如前文所述及,目前已批准上市的控释制剂其评价基础是体外恒速或接近恒速释药(1995年以
后批准),或者以申报名称命名(1995年前批准),并无相关研究资料证明其比同品种的缓释制剂血药浓
/?method=largePage&id=2452 2010-3-22
电子刊物详细信息 Page 2 of 2
度更平稳。而一些企业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片面夸大控释制剂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医务人员和患
者。
毋庸讳言,已上市的缓控释制剂中确实存在着技术水平、质量水平不一致的情况,也不排除个别产品
甚至存在质量未达到设计目标,临床上未能发挥期望的治疗作用的现象,但这并不能构成区分命名缓控释
制剂的充分依据。就如普通制剂(如难溶性药物的普通片)一样,虽然也可能存在着技术和质量的差别,
但并不必要在剂型层面将普通片分成
20080307 缓控释制剂定义及命名(二)--存在的问题和规范完善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