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乡村如何振兴
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如何优先发展?
实现“三不、两零、一全”目标,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
农业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新时代越来越迫切。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表示,要清醒看到,当前农业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优先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是基石,需要加大力度,实现“三不、两零、一全”的绿色发展总体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同时从资源利用、产地环境、生态系统、绿色供给等方面,按照中央的要求,将农业绿色发展总体目标细化为到2020年的具体目标和到2030年的远景目标。
优先发展,统筹规划是保障,需要实现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要围绕解决资源错配和供给错位的结构性矛盾,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建立农业生产力布局、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管控、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等制度和贫困地区农业绿色开发机制。
优先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宋洪远说,在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上,建立耕地轮作休耕、节约高效农业用水等制度,健全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在产地环境保护治理上,紧扣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建立工业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健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完善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在修复农业生态系统上,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水生生态保护修复、林业和湿地养护。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如何完善?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曾业松指出,这不仅给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了更加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通过完善土地承包权,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更加充分、更加完善,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中央确立的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制度基础。把农户承包经营权落实到地块,使农户承包地权属更加明晰,农民流转承包地就能更踏实,利益预期就能更明确,农户才能放心流转、稳定流转。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石。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表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可以不断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不断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实现“两个转变”,即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方向转变。
曾业松认为,当前,要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
乡村振兴战略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