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的急救
岚山区人民医院
儿科董书兰
概述
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尤其婴幼儿更为多见,据统计6岁以下的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
小儿惊厥的原因
(1)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未发育成熟,兴奋性易于泛化;
(2)小儿脑组织的耗氧量高,未成熟脑组织的化学成分及神经介质的动态平衡与成人同;
(3)产伤,脑发育畸形等可引起惊厥
(4)3岁以内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急性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亦可引起惊厥。
病因
1、感染性疾病
(1)颅内感染:乙脑、病脑、流脑、化脑、结脑、脑脓肿等。
(2)颅外感染: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破伤风
2、非感染性疾病
(1)颅内疾病颅内占位如肿瘤、囊肿、血肿等;颅脑损伤如产伤、缺氧、外伤等;颅脑畸形如脑积水、脑血管畸形;原发性癫痫。
(2)颅外疾病
①代谢性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钠、高胆红素血症。
②中毒性药物,如氨茶碱、阿托品、抗组织胺类药物,植物如毒菌,农药如敌敌畏,杀鼠药,一氧化碳中毒。
③心源性休克。
④肾源性、高血压、尿毒症
.临床表现
单纯型高热惊厥的特点:
1、多见于6月~3岁小儿,6岁后罕见。
2、多发生于体质较好的患儿。
3、惊厥多发生于病初体温骤升,发热>℃
4、惊厥呈全身性,伴有意识丧失,时间短,小于15分钟,恢复快,一次高热过程中,只出现一次惊厥。
5、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停止后神智即可恢复正常,不引起脑部损伤。
6、热退一周后脑电图即恢复正常。
7、有遗传倾向。
复杂型高热惊厥
首次发病年龄可在6个月前或6岁以后;
发热程度<;
惊厥持续时间可达15~30min以上,一次发热过程中惊厥反复发作;
惊厥呈明显局限性;
惊厥发作后有暂时性麻痹等神经系统异常;
热退2周后脑电图有异常(如有慢波等非特异性异常) 。
新生儿惊厥的特点: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与婴幼儿不同,其临床特点是没有典型的大发作,表现为复杂多变的无定型发作,难以与足月新生儿的正常活动区别。
新生儿惊厥可局限于单肢、面部,也可扩散为半身性惊厥,一般神志清楚,可有肌阵挛发作如双上肢、双下肢或四肢突然屈曲或多次强直性惊厥,见于破伤风及脑室内出血。
早产儿惊厥发作时多为细微发作,可表现为阵发性眼球转动、斜视、凝视或上翻,也可反复眨眼,面肌抽动似咀嚼吸允动作,也可表现为阵发性面红、苍白、青紫、流涎、出汗或呼吸暂停而无抽搐。
颅内感染
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惊厥、昏迷等,常有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阳性、颅神经麻痺、肢体瘫痪等体征。
婴儿痉挛症
婴儿痉挛发作,全身肌阵挛抽搐,表现为意识丧失,头与躯干急剧前屈,双上肢前伸,然后屈曲,下肢屈曲或伸直。少数点头、或头后仰。
每次抽搐持续1-2秒,成串发作。
连续数次、数十次或上百次,有时伴喊叫。
起病在1岁以内,高峰在4-7个月,男>女。
智力运动发育落后。
EEG呈高峰节律紊乱。
小儿惊厥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