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怎样创作古诗
首先,我先要申明一下,这只是给青年朋友写的一点建议而已,至于如若不慎,冒犯
了哪位"大师"级的人物,做出丑陋的嘴脸来,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其次,就来和青年朋友谈谈"我们现在怎样创作古诗"的主题.
先是要饱览群书的,并不一定要死记住或背诵下来,然而多看阅,多想象却是事实,
在创作的时候灵感迸发,信手拈来,如从来没有观过前人或今人之作,如何拈来?拈从何来
矣.
二是要相信自己的灵感,生活之中无处不诗,只要蓦然想到就记下来,然后整理出自
以为好的诗句,无须几次三番,几次三番的修改,改的久了,自然就失去了最初的原味,这
是不可取的.
接着就是切忌生撰硬造,明明没有这样的灵感,却硬要冥思苦想,于是乎,在冥思苦
想中找出了连自己都不懂的诗句来,这也是不可取的.
再就是我以为最关键其要求内容的充实,
意境,否则再怎么朗朗爽口,也不过是一首烂诗罢了.
然后是要告诉青年朋友们万不可受了某种规律的局限,失去了诗歌的生命力,古诗是
应该勇于创新的.
现在有许许多多的古诗词的所谓创造者,自以为发表了几本诗集,看了几本研究古诗
词规律的所谓经典,也做起了批评家来,其中不泛以"导师"自居的大家,或是被青年一代
尊其为"导师"的大家.
这些批评家们似乎故意并不知道诗歌规律的由来,于是乎,仗着懂得点诗歌规律的知
识,到处乱咬人.
其实在人们最初的诗歌里,没有人会想到所受其规律的羁绊,所取的也只是朗朗上口
而已,后而成文,亦也无人来研究其诗的韵律,平仄,,
随着历史的继续,慢慢就有人想做批评家,便埋首苦研前人之诗词,"噢,原来如此",于
惊叹中发现了秘密,如获至宝,,这些人中,也有不
愿做批评家的闲散人,
而我说,他们的创作是少有的,,成了扼杀青年
.
我以为在盛唐之时,研究诗词规律的文本并不多,因为文人们都忙于创作的,孜孜不
倦,以至盛唐所产的诗歌数量及诗人数量乃唐朝之冠, 近而使整个唐朝在历代成了诗人辈出,
,唐人似乎比较的浪漫开放,据说妙龄
女子可以着男装在街上行走,这在封建王朝的时代里是绝无仅有的,因为统治阶级怕其有伤
, 自然是此风气的先行者, 所出的诗歌比历代优秀和丰富, 亦是必然的. 即
便如此,唐朝真有内容充实,意境鲜明的好诗也只是凤毛麟角,在二三千诗人近5万首的诗
歌之中脱颖而出的,也就寥寥的占据着很小的位置,那或许是这些诗歌不十分注重形式的规
范,
,更不必说以后的朝代所谓的创
作诗歌了.
大抵在宋朝的时候,有较多的文人趋于说文解字了,于是就更多的人加入到研究前人
的诗词上来,那时候的风气使得文人们纷纷各自效仿,作诗讲究押韵的规范,平仄的相符,
对仗的工整, 回文诗之流也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罢. 然而,宋朝竟也是文人比较浪漫的时代,
宋徽宗自己就是
我们现在怎样创作古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