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好的政治还不如好的教育。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教育的目的“明人伦”。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籍的传授。而诸经之中,荀子尤重《礼》《乐》认为礼是自然与社会的最高法则。
 5.《大学》提出教育的目标是三纲领,三纲领的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又提出八条目,八条目的内容: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天下。 
:豫
 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  
时: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  
孙: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摩: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 
,道家和儒学相结合产生新学——玄学,出现了多元化。汉代的
注重章句训诂变为注重义理称为魏晋经学。 
,理学产生。周敦熙和朱熹标志着理学的开端和完成。周
敦颐提出吸收佛道入儒学。 
9. 汉代太学的创建,标志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得力于董仲舒和公孙弘。
 10. 宫邸学、四姓小侯学
 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原因: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取得此名, 
:马融东汉名儒,郑玄。汉代私学就其程度说有小学
(书馆、学馆、书舍)和专经(经管、精舍、精庐)阶段的区分。相当程度:专经相当于太学,小学相当于小学程度。其中蒙学占更主要的低位
 
;宋元明清私学分为蒙学和经管;蒙学教育:是以授书、
背书和写字为最基本的内容,教学中强调牢固记忆和基本训练及培养儿童符合封建伦
常道德的品质和习惯。
《三字经》宋王应麟;《百家姓》宋初人;《千字文》梁武帝周兴嗣
封建社会选士制度的形成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代察举最主要的是“贤良方正”和“孝廉”两科
,童子科、选拔13-16岁。

,除汉代以来的对策、策论仍然保留外,明经科主要是经过“帖经”“墨义”考查士人对儒家五经原文识记的熟练程度。
“王从天命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法”的治国方针,认为德教能够化民成俗,从而有效的预防犯罪。
20、韩愈提出人性分为三个等级:性之品有三、上焉者善焉而己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己矣。
、明人伦的目的,强调要引导学生“各得其心”学习贵在自得。
22. “中体西用”的内涵:“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中学指中国固有文化思想(主要指经史之学和纲常名教理论)及其教育制度;西学指西方近代文化思想及其文教制度(包括西文、西艺和西政等重要内容)。体、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体”指根本或原则,“用”指形式或应用。“中体西用”是指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为根本,以学习西学为中国所用。
23. 新式学堂分三类:方言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
万木草堂:于1891年到1895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设立。时务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