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中国梦心得体会
一、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是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把我国建成航空航天强国是北航人的中国梦。60年前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第一代北航人汇聚一起,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航空事业的追求和梦想,不畏艰难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他们为实现北航人的中国梦奋斗了几十年,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北航精神。
50多年前,北航全校师生凭着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精神,仅用100天的时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架轻型客机“北京一号”,实现了前人不曾有过的梦想。如今,北航人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勇于创新,9年获得了8项国家科技一等奖,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传承北航的这种创新精神,它是北航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北航人中国梦的精髓。
16年前我来到北航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从那时起成为了北航的一员。北航人始终将服务国家的战略需求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协作的团队作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深深感染了我滋养了我,让我牢牢形成了根植于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中国梦。
二、研制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陀螺仪,是我们团队三代人的集体梦。
只有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和民族的需要结合起来,实现这个梦想才有意义。我任教的惯性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50年代为了我国
“两弹一星”工程惯性制导的急需,由钱学森先生提议,我国惯性技术奠基人林士谔先生在北航创建的我国第一个陀螺惯导研究室。60年来实验室三代人始终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把攻克国防关键技术瓶颈,研制出国家急需的陀螺仪和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作为三代人共同的梦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一代人实现了我国转子陀螺仪的从无到有,满足了国家的急需;80年代初第二代人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光纤陀螺仪的研制,推动了我国惯性制导技术由机械陀螺向光学陀螺的跨越;进入新世纪后,2009年莅临实验室,勉励我们第三代人瞄准国际最前沿的原子陀螺仪,向着新的目标发起攻关。“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结果的。”这是钱老的名言,也是实验室的座右铭,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永不退缩,最终取得成功,朝着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迈进。
普通教师中国梦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