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融城之梦,美如南柯?
中国新闻网广州9月7日消息:中共广东省委最近决定:省委常委黄龙云同志兼任佛山市委书记,不再兼任珠海市委书记职务。
由于在广东的地位突出,地级市佛山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有三位书记升任广东的副省级领导,其中包括广东现任省长卢瑞华和常务副省长欧广源,但由广东省委的一位常委兼任佛山市委书记却是第一次。缘于此,这次人事调动被认为是广东将把佛山建成广东第三大城市计划的实施开始。
融城之需
今年6月初,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在佛山视察期间,提出佛山要成为广东省的第三大城市。这个第三大城市不是现在松散集合的地级市概念,而应该是有机整合的现代大都市,他要求佛山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在全省起率先和带动的作用,在全省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中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区域经济研究专家、中山大学港澳与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的郑天祥教授说,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已由初期的分散发展向大中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集中发展转变,这是发展知识经济的要求,因为大城市对人才更有吸引力。上个世纪70年代,广州的经济占广东全省的1/3。由于深圳、东莞等新兴城市的崛起以及珠江三角洲各地利用自己毗邻港澳的优势灵活发展起一批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小城镇;相反,广州以国有企业为主,受体制约束,对市场的反应较慢,因此广州GDP在广东省的比重80年代末一度下滑到1/5,周边地区甚至广州本市不少人都认为广州不行了、落后了。但从1994年开始,随着广州内部体制的日益改善,大都市固有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开始发挥出来,广州GDP在广东省的比重开始上升,现在已达到1/4,税收的比重还接近1/3。
因此,郑天祥认为,广东有意识地由过去的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小城镇转为发展大城市,通过大城市带动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将佛山建设成广东第三大城市就是基于这一背景。珠三角东部包括广州、东莞等已经有3000万人口,土地和环境的承载力有限,今后的发展在于改善和提高,而非扩大规模;而西部的土地面积与东部相当,但人口只有1000万,发展潜力很大,如果能吸引广东山区3000万人口的1000万到西部,等于再造一个珠三角东部,山区和三角洲的问题都解决了。不过西部的佛山、江门、中山和珠海四个地级市的城市规模都偏小,不利于带动经济的发展,因此,经国务院批准,江门市已将代管的县级市新会市变成直管的新会区,目标是将自己变成五邑地区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城市。南海之于佛山,其实也像新会之于江门一样,合并是顺理成章的事。郑天祥说,按目前的趋势,中山和珠海将来很可能也合并成一个城市。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许学强教授认为,佛山具备发展成为广东第三大城市的历史优势。
历史上,从宋朝开始,佛山就与汉口、景德镇、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明清时,佛山又与广州、石龙、陈村并称广东四大镇。依靠佛山水道,佛山成为广州南部的商业都市,商业非常发达,足可以控制广州的米价,周围的城镇都是依托佛山发展起来的,佛山历史上长期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解放初期设立粤中行政区,管辖目前整个珠江三角洲西部,行署就设在佛山,那时的佛山是珠江三角洲西部的中心城市和广东省的第二大城市。但后来佛山的行政区域一直处于萎缩状态,江门、珠海和中山都是从佛山划分出去的。深圳的崛起,使佛山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顺德、南海由佛山的直属县变成代管县级市,让佛山
佛山:融城之梦,美如南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