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可行性报告
篇一:易地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
酉阳县可大乡易地扶贫搬迁
试点工程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可大乡人民政府
二OO六年四月
目录
一、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意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可大乡的基本情况
2、项目村的基本情况
3、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必要性;
(二)可行性
1、坚持基本原则,确保扶贫效益
2、加强组织领导,尊重群众意愿
3、规划安置地基本情况
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
四、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概算
2、资金来源
五、项目建设效益分析
六、项目建设的进度安排
(一)规划准备阶段
(二)建设实施阶段
(三)建设完善阶段
(四)自查总结验收阶段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二)配套政策措施
附:重庆市酉阳县XX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备案卡重庆市酉阳县XX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计划表
可大乡新溪村易地搬迁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意义
为切实改善我乡高山贫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贫困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促进乡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搞好高山易地移民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可大乡的基本情况:可大乡地处酉阳东面,与湖南两乡两镇接壤,全乡幅员面积10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农业户3891户,农业人口15838人,该乡在八面山下,成丘陵地势, 海拨450—1400米,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20℃左右,降雨量300—450毫米,全乡总土地面积20 .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876亩(田8270亩、土9606亩),,,种植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油菜、薯类和杂粮杂豆。,主要是猪、牛、羊。XX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675元,村组建制调整前,全乡有特困村5个,特困人口3186人,村组建制后,现特困村4个,现有特困人口850人,主要分布在新溪、昔比、
可大、七分村,这些特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在600—1000元,人均粮食350公斤左右,他们多数居住在八面山半山下,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土地瘠薄且自然灾害频繁,产业结构单一,脱贫致富的步伐十分缓慢,是我乡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
2、项目村的基本情况:项目村新溪村位于可大乡东南方,酉阳的最东端,地处八面山山脚下,与湖南省接壤,地理位置偏僻,海拔高度在600—1400米左右,距乡政府所在在20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513户,总人口1753人,幅员面积 ,有耕地面积1473亩(田996亩、土477亩),,人均收入为1675元,全村贫困人口316人,有一所完全小学,有一个村卫生站。
3、移民迁出地的人口及基本情况
项目所在地新溪四组,由原新溪三、五、七组合并而成,现有59户246人,现搬迁地杨柳坪是四组中的一部分(原七组),位于八面山半山处,海拔高度900—1400米左右,地质结构为油沙泥,自然资源贫乏,立体气候明显,生存条件恶劣,人民群众生活贫困,这个地方无法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因此,根据县政府的要求,乡政府决定对新溪四组(杨柳坪)30户125人进行整体搬迁。
4、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多年以来,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农户陆续搬出了杨柳坪,多数青壮年也拼命外出打工,希望早一天能
够有经济实力搬迁出去,但是,多数农户只有守着贫瘠的土地等待观望,要举家迁离这片居住无数代人的地方,对于多数农户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易地移民搬迁试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使他们看到了希望。要是没有这个项目的实施,以该地区特殊的地质结构和边远的地理位置,不仅特困村项目中的基础设施和农民增收项目难以在这里实施,国家的扶贫措施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更为严重的是,居住地农民原始粗放的耕作方式、放牧方式和生活方式,会加快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其后果是当地农民将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并且是贫困的将越来越贫困,贫困人口将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逐年增多,只要有这种现实存在,我们的扶贫开发、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共同富裕就会是一句空话。所以无论从扶贫开发、生态保护,还是从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对该地区村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和政策解释,农户自愿申请,我们确定了30户,125人纳入这个项目规划,把这30户实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
(二)可行性
1、
搬迁可行性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