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师说》·学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师说》·学案
学习目的
一、掌握本文关于从师学习的论述。
二、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三、理解“惑、下、句读、遗、相若、盛、不齿、专攻、拘、嘉、贻”等词语。
四、背诵全文,归纳多义词“乃、则、于、所以”的义项。
学法指津
本文针对性很强,具有批判现实的精神,因学习时要注意对写作背景的了解。
二、本文体裁为“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学者必有师“是此文的中心论点,学习时要围绕中心着重学习。另外,注意其对比的写法。
学习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一、明确本文的学习目的。
二、介绍背景材料,疏通文字障碍。
三、粗理文章的整体思路。
学习步骤
一、解题(教师行为)
:师说韩愈
2.“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救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就属这种文体。
3、《师说》写于公元802年,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韩愈写本文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合效矣。”由此可见,韩愈针对当时的弊俗写了此文,在那个时代,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束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博士、刑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韩愈是唐朝著名的散文家,因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提倡儒家思想。他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传统,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后来古文的基础。
学生自读课文
、注释,粗读一遍课文。正音。
句读庾经传郯子苌聃蟠巫
。请其他同学注意,审听他朗读的语气,包括语句的停顿、词语的连属、声调的抑扬等。有错误应该及时纠正。

本文共分几个段落?

求学的人为什么要从师学习?

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

四、小结本课时内容。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三、四。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对比论证的方法。
学习步骤
一、检查作业(练习一、三、四。)
二、补充学习
l、通假字、异体字
受( )业不( )

之:古~学者( )。会巫医乐师百工~人;( )
道~所存( ) 句读~不知( )
人非生而知~( )
其: ~为感也( ) 夫庸知~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于~身也( ) ~皆出于此乎(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耻学于师( ) 不耻相师( )
吾从而师之( ) 吾师道也( )
三、研习

《师说》·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irth201208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