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液创面注射预防阑尾切口感染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甲硝唑液创面注射预防阑尾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行相同的阑尾切除术治疗,腹膜关闭后,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后局部静脉注射甲硝唑注射液。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1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甲硝唑液创面注射预防阑尾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且简便、经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阑尾炎切口感染甲硝唑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20-02
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尤其对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或者合并有阑尾穿孔的患者,术后阑尾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高达10%~20%,成为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重要因素[1]。本文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采用甲硝唑液创面注射预防阑尾切口感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的80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12~62岁,平均(±)岁。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3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4例,阑尾炎并发穿孔16例,慢性阑尾炎8例。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甲亢病及严重贫血、营养不良等合并症。随机将本组80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病理分型以及体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具有可比性。
方法。2组患者均行相同的阑尾切除术治疗,腹膜关闭后: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吸尽。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后,%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切口,纱布擦干后对腹壁进行逐层缝合。%甲硝唑注射液。
观察指标。
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切口感染评价标准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切口呈持续胀痛或跳痛,明显红肿,需对切口进行拆线渗液引流[2]。
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其中切口愈合不良评价标准为:术后3d患者切口出现硬结、红肿、裂开中的任何一种及以上情况均视为愈合不良[3]。
统计学方法。,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观察组40例患者中,术后共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为5%(3/40);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术后共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5%(6/4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甲硝唑液创面注射预防阑尾切口感染临床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