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Pareto Diagram)
前言
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柏拉图的由来
(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 (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柏拉图的定义
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项重要项目的控制)。
78 品管七大手法
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柏拉图的制作步骤
柏拉图的制作方法
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分类的方式有:
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份等)、方式别(作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员别(年龄、熟练度、经验等)、设备别(机械、工具等)等。
分类的项目必须合乎问题的症结,一般的分类先从结果分类上著手,以便洞悉问题的所在,然后再进行原因分类,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将此分析的结果,依其结果与原因分别绘制柏拉图。
步骤2:决定收集数据的期间,并按分类项目,在期间内收集数据。考虑发生问题的状况,从中选择恰当的期限(如一天、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为期间)来收集数据。
第六章柏拉图 79
例:电气不良状况记录表
期间:82年8月5日-9日
过程检查组检验者:王胜利
项目月日
8月5日
6日
7日
8日
9日
合计
收敛不良
57
几何失真
34
无画面
14
白平衡不良
28
画面倾斜
13
亮度不足
3
敲闪
17
无电源
4
步骤3:依分类项目别,做数据整理,并做成统计表。
(1)各项目按出现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其他项排在最后一项,并求求累积数(其他项不可大于前三项,若大于时应再细分)。
(2)求各项目数据所占比率及累计数的影响比率。
(3)其他项排在最后,若太大时,须检讨是否有其他重要项目还需细分出来。
80 品管七大手法
不良项目
不良数
不良率%
累计数
影响比率%
累计影响比率%
1
收敛不良
57
57
2
几何失真
34
91
3
白平衡不良
28
119
4
敲闪
17
136
5
无画面
14
150
6
画面倾斜
13
163
7
其他
7
170
总检查数
1450
不良率(%) =各项不良数÷总检查数×100
影响比例(%) =各项不良数÷总不良数×100
步骤4:记入图表用纸并依数据大小排列画出柱状图。
于图表用纸记入纵轴及横轴。纵轴左侧填不良数、不良率,或损失金额,纵轴右侧刻度表示累计影响度(比率);在最上方刻100%,左方则依收集数据大小做适当刻度,横轴填分类项目名称,由左至右按照所占比率大小记入,其他项则记在最右边。
横轴与纵轴应成适度比例,横轴不宜长于纵轴。
第六章柏拉图 81
不良数
170
153
136
119
102
85
68
51
34
17
0
不良项目
收敛不良几何失真白平衡敲闪无画面画面倾斜其他
不良
步骤5:绘累计曲线。
(
品管七大手法之柏拉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