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报告编写刍议
曹曼
(青岛天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青岛,266071)
[摘要]本文概述了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报告编制现状、存在问题与改进办法,并提出了新
的指标与标准体系。
[关键词] 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指标体系,报告编写。
前言
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自1995年以来,相继出台了关于生态城、镇、区建设的政策与规范[1-5],尤其是洪水和沙尘暴灾害的出现,加快了有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国家已批准了200多个生态示范省、市、县、区试点,各地都开始了规划报告编制的准备工作。生态示范区建设政策出台执行的快,相对应的应用研究和专业服务机构滞后,有关文献报道多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理论[6] ,生态城市与人居环境概念、建设规划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7-12],决定了该行业现处于不规范的起步摸索阶段。传统规划方法、规划理论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及时总结现阶段生态规划的实践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完善办法,制订新的规范与指标体系,是业内人士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意义远不在报告编制本身,是整个城市、县、区的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纲领依据,意义作用不亚于“十五”规划。本文对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报告编制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办法和新的指标与标准体系,以抛砖引玉。
2、报告编制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起来说,是处于不规范的起步摸索阶段,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之。
(1)编制目的,多是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地方形象,维护地方资源优势。个别是为了申请国家专项扶持资金,或为了名声政绩,或是为了应付政策需要。
(2)编制依据,多是按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编制的规范文本,《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编制规划培训教材》[1],以下简称《规范》,个别结合当地情况和编制者的特长,增加了新的标准内容。
(3)编制单位,多是委托当地大学有关专业教师、相关研究机构和国家生态中心和环科所院,同时本地环保局参与编写;少部分是由本地环保局主持编写。
(4)委托方式,多是当地政府机构(如环保局),与上述编制单位下委托书,委托方常是双重身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编制费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5)编制方法,多是按《规范》文本格式内容要求编写,由编制单位列出需要资料清单,交当地政府有关单位(如环保局)负责收集,编制单位汇总提炼拿出初稿,交地方政府成立临时领导小组讨论,修改完善定稿后提交地方人大审议通过。
(6)内容格式,多是按《规范》文本格式内容要求编写,只是不同地区各项内容的多少或有无不同而已,一般都包括①基本情况,②制约可持续发展主要因素识别,③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④区域划分,⑤主要建设领域和重要任务,⑥保障措施,⑦经费概算和效益分析等几项内容。
(7)验收方式,地方政府分管部门(多是环保局),向省或国家环保总局申请,由省或国家环保总局自然保护处或司,邀请并委托有关专家召开现场评审会,专家意见即为验收结论,一般都可通过或略加修改后通过。
(8)使用方法,多是作为地方政府做决策的参考文件,部分搞规划时用作科学依据,少部分通过评审并拿到国家专项补贴后冷落一边。
2、2存在问题
任何新生事物的开始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的,无须责怪,只要及时发现不足,这是完善提
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报告编写刍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