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县干海资学校《中小学礼仪教育》结题报告
——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好习惯
一、课题的由来
礼仪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的标志, 是一
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也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尺度。 古人
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浅,国无礼则不
宁。”讲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但经
过我们深入的调查、 分析,发现现在的学生在礼仪方面存在很大的问
题,主要表现为:不懂得礼仪、不关心别人、不尊重别人、以自我为
中心,他们在仪表行为、 言谈举止、 待人接物、 尊敬师长、 集体活动、
社交方面不懂规矩。 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全部品德的基石, 不礼貌和不
文明的行为将严重危害当今社会各阶层的合作和团结, 而今,礼仪教
育已不仅仅是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 它已成为提高全
民道德素质、 振兴民族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对
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它是完善自我形象的需要, 对于
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对于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课题的涵义和实验目标
“礼仪”一词由来以久, “礼”的原意有“表敬意、表尊敬、崇
敬”,多用于对他人的尊重, 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为大家希望共同
遵守的礼节。“仪”是“礼”的形式,它包括礼节、仪式以及仪容、
举止。“礼”“仪”合起来就是表达崇敬。 我们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礼
仪教育就是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方式大胆地追求个人的美: 恰如其分的
仪表、落落大方的形体姿态,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 在激发学生爱
美兴趣的同时, 使礼仪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中小学生礼仪教育实验
的目标是通过学校生活礼仪、家庭常规礼仪、社交礼仪、公共场所礼
仪等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打下“做人”的基础,努力做到在校是个好
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三、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 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是学生成长的关
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找到一条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最佳
途径,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增大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
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举止, 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现
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 培养学生具有纪律意识, 规范意识和集体主
义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在执行纪律过程中做到
自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科学的学
习方法,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
自信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博览群书、独立
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养成矿区、 农村习惯中的陋习, 做到语言文明、
行为端庄、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加强卫生教育,树
立劳动观念,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
在研究本课题过程中, 从多角度出发, 通过各种渠道 —— 宣传教
育,实践磨练等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自觉学习、自觉维护校园和公共
场所卫生、自觉讲究文明礼貌等良好习惯,对矿区、农村学生的知、
情、意、行加以规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同时,此项课题的研究,是德育科研的一个重点,同时必将对培
养科研型的教师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课题研
禄丰县干海资学校礼仪教育结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