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1首师考研中国语言文学文学评论.tx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本文由linyurao贡献
杂花生树, 杂花生树姚黄魏紫
——浅谈当代的文化现状——浅谈当代的文化现状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化。从十年“文革”到 80 年代“改革开放”,再到新世纪的当下,文化五十载,走过了禁锢压制,走过了解放发展,走进了如今的磅礴喷发。在一份由新浪推出的“20 世纪以来我心目中的十大文化偶像”评选中:金庸,一个通俗文学作家。竟然以第二名成绩成为继鲁迅(第一名)之后、20 世纪最受崇拜的的文化偶像,而排在他之后的几位——钱钟书、巴金、老舍——则均是现代文坛主流文学的巨匠;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以及上个世纪被大力推为道德模范、深刻在我们几代人记忆中的雷锋也都榜上有名;但令人费解的是一向被认为不入流的影星、歌星竟然也榜上有名了,张国荣以 23371 票稳居第七位,王菲则以 17915 票居第十位,仅次于她前面的传统京剧大师梅兰芳。这多少有些令人瞠目结舌了。可以说这一份名单中多多少少折射出当下文化的一些现状。那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高度繁荣,文化和价值呈现多元格局,杂草与鲜花丛生,荒芜与茁壮并存,杂花生树,姚黄魏紫,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的文化的总体特征了。上个世纪 60 年代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其竟诞生在本世纪的前十年里,这一阶段具体的特征主要如下所述: 一、通俗文学进入了同精英文学同等对话的平台在中国传统文学的道路上,一向被轻视为末流而不被主流看好的通俗文学在通过自身不断的嬗变之后,乘着市场经济下文化的浪潮,逐步跻身进入了属于纯文学的高端文化领域。这往前推几十年,几百年,乃至自有文学之起就从未有过这样的局面的。当然就金庸来说,这其中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巴赫金曾经说过“文学不可能脱离那个时代文化的整体语境”;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说过“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所以可以看到文学总是受到时代大局的影响,当下通俗文献学的繁荣与发展与我们时代的联系也是不可分割的。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催生了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的成熟与发展, 裹挟在市场化洪流中文学本身不得不沦为被享受与娱乐的工具, 否则等待它的命运便是社会的边缘位置。因此无论是为了文学自身的存在与发展, 还是现实利益的驱动, 都使得文坛中通俗文学大爆发,大繁荣。在这期间,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文学创造的便捷以及传播的迅速且广泛也大大地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一时草根文学、网络文学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而在这其中,就有相当数量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通俗文学作品。除却时势造英雄便是通俗文学作品自身救赎的成果了。就以金庸来说,在他晚年时,他曾用一副对联串起他的代表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这十四部武侠小说中,他构建了一个融合着中国传统儒释道哲学的乌托邦。无论是《射雕英雄传》里德郭靖,还是《笑傲江湖》中那个乐唱好酒的令狐冲,抑或是《天龙八部》中萧峰、虚竹……他们身上或闪着儒家的仁义之光,或
带着道家的超然之气,或浸染佛门的悲悯之情,都无一例外地寄托着作家的理想主义的情怀。可以说俗文学之所以能在金庸笔下如此熠熠生辉是得益于他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在世风日下物欲横流的今天重拾古民的英雄主义风采,这一点上, 金庸可谓是别开生面,也难怪他的作品被选进中学语文教材中。二、传统文化逐渐退隐,流行文化大行其道作为国粹京剧大师梅兰芳享誉整个

2011首师考研中国语言文学文学评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ixue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