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医学美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文章试从医学人体美学、医学人体审美、医学美
育、损美性疾病医学治疗等方面浅谈传统医学美学的研究。 提示中医美学内容丰富, 临床应
用广泛 ,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与研究。
【关键词】 传统医学美学; 人体美学; 医学审美; 医学美育; 损美性疾病
医学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20 世纪 80 年代起,始有学者研究并提出医学美学 (Medical
Aesthetics)的概念。 1988 年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邱琳枝、彭庆星主编的中外第一部
《医学美学》之后,各种版本的《医学美学》 《护理美学》 《中医美学》和《口腔医学美学》
等十余部专著陆续出版[ 1, 2]。中医美学是医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在中医理论
和传统美学理论的指导下, 运用医学审美、 心理诊断技术与中医技术相结合的手段, 以维护、
修护与重塑人体形神美为目的的专门学科。 在几千年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古籍中, 具有东方特
色的传统中医美学拾俯皆是, 许多中医药经典古籍中无处不在地闪烁着传统中医美学思想的
耀眼光芒,时至今日,仍然对医学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及其临床实践产生巨大影响。因而,
进一步发掘与整理中医美学,将会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医学人体美学
医学人体美学从医学目标出发, 将人体作为医学审美对象。 它是由来已久的 “人体美学”
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是医学美学的核心内容。 中国传统的医学人体美学起步很早。 早在商
朝时就有“沐” “浴”的人体审美保健。二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 ,就记载有
医学人体美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即人体测量法, 包括活体测量和尸体测量。 其中不仅有较
详细的人活体测量和尸体测量的论述, 还阐述人体胚胎发生学、 解剖生理学、 体质人类学基
础和形态特征及气质要素等医学人体美学思想。中医人体美学是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指
导,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的五脏、经络、气血津液、神与外在容貌、形体健美
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运用中医美容时, 也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依据, 内外并重, 标本兼治,
既重视局部养治,更重视脏腑、经络、气血、心理的全面调整,使人从根本上获得容貌、形
体、神韵的完整、持久健美[ 3]。此外,在苍生大医孙思邈的著作中也很好地体现了中医美
学的核心思想——和谐统一的整体观。 他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且还注重人与自然
环境的统一性, 把人体各脏腑形体结构和功能及各种变化的病理现象与自然界的变化紧密联
系在一起[ 4]。
2 医学审美
医学人体审美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从形态美和容貌美两方面对有关人体
的审美观进行了阐述。 《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将人分为 “阴阳二十五人” ;按人
体阴阳盛衰分为“阴阳五态人” ;依形态特征分为:肥人、壮人、瘦人、常人、壮士。从五
官在头面上的比例和对面色的论述, 探讨了人体容貌之美,并有最早测量头、胸、 腰三围的
记载。其内容是中医美学、中医美容学的理论基础[ 5]。
葛洪是晋代著名医学家、道教大师。 他在美论上,继承了先秦两汉的有关思想,对许多
问题或有新的发挥, 或有更深刻的论述, 对南北朝时期以至后来的美学理论的发展, 都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在
浅谈传统医学美学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