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新同学讲卫生
关键词:班主任;入学教育;讲卫生;新学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5-0080-02
我是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上学期学生刚入学,班里乱得一团糟。因为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他们来到学校,进了教室,打开书包,里面全是零食,不一会瓜子皮、面包纸就扔了一地;有的孩子头发蓬松,衣服肮脏,天热点儿时,一个小男生还光着膀子呢。他们最愿意做的事就是在校园里玩煤渣,扬沙土……我该如何引领这一群在校园里疯跑疯闹的“泥孩子”开始校园新生活呢?我决定,首先要想办法引导他们学会讲卫生。
一、言传不如身教
每次上课,我必正衣净面,相互问好之后,我的眼睛就开始到处找废纸。无论在教室哪个角落里看到有一片纸,我也会弯腰拣起来放入垃圾桶。纸屑太多了,我就用笤帚扫干净,收到簸箕里倒进垃圾桶。然后再温和地问是谁扔的纸屑,但一般我并不追查,不求确定,只不过是想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之意,也让学生看到了我让大家讲卫生的一丝不苟和耐心。我的讲桌上有一点尘土,我必拿起抹布擦干净,而且动作都特意格外夸张,以表明我的“洁身自好”。每次擦黑板时还一定提醒学生和我一起闭气防尘。我把这些做法叫做“乱世用重典”,这个“典”是
“典型”的意思。新学生对校园生活的认知还未成型,我先入为主,以身作则,自做表率,天天如此。试想谁又能经得起我这种高调表演的攻势呢?总之,有我这样的班主任不愁带不出一群“洁癖生”。不久,我的学生就不仅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初步培养起了他们在班级集体生活里必不可少的责任心。
二、争优创先评后进
班会时一般的卫生讲评,容易使卫生教育流于形式。而在教学中随机进行的表扬、批评则容易形成稳定的卫生教育长效。比如,一旦课任老师谈及某学生形象好,我上课后就要设法找机会先表扬这个学生衣着得体,深受老师喜欢。之后,再让学生评论谁最不注意穿着卫生。经过讨论,孩子们总能推出一位“邋遢鬼”。他们大多是那种不仅不讲卫生、学习也不好、挺淘气的孩子。我则首先向这个学生道歉,表示我没有尽到一个班主任的职责,以后要对他多加照顾;然后再替他找原因,而一般我都会把原因说成是其父母不给孩子洗衣服或不为孩子梳头等等。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向家长反馈一下信息,让他们多关心孩子;另一方面也为了保护学生那脆弱的自尊心。其实学生心里最清楚:还不是自己玩煤渣,在地上打滚儿弄的吗!即使这样,有的孩子还是会“哇”的一声大哭起来。那自然要费一番功夫搞心理疏导了。他们年龄太小,还不习惯在公众场合接受负面评价。学校生活一开始,学生的荣辱观、从众心理、自我实现等心理机制就开始运行,搞好生活卫生,更要搞好心理卫生。有时,我还会组织开展学生意志坚强、文明礼貌等评比活动,也都坚持表扬为主。但我觉着有时撞一下心理底线会把心理卫生工作夯得更实。
三、各司其职搞卫生
这一招是向魏书生老师学来的。我把全班分成五个组,组员的卫生不光同桌负责,而且前后左右都要负责。即使你是我们班最爱乱丢纸屑的同学,每节课都丢,那地上也不会留有纸屑――被其他同学拣了呗!不过课下组长会找这个同学“谈心”,如果屡教不改,他就会成为班会上的众矢之的,那他是“吃不消”的;而帮你拣纸的学生则会登上班会的光荣榜。我还要求学生课间必须到室外活动,如果谁不出教室就会
我让新同学讲卫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