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专题
名著中的动作描写有多种表达功能。
一、凸现性格特征
于是他噗嗤一笑,磕了磕吸尽了的烟灰,……慢吞吞、笑嘻嘻地吐了一口痰,把嘴一抹说道:“……你怎么知道我是共军呢?嗯?!你说说我这个共军的来历吧!”说着他朝旁边椅子上一坐,掏出他的小烟袋,又抽起烟来。
——曲波《林海雪原》
【简析】小炉匠一说出杨子荣“不是胡彪,是共军”,局势危急得一触即发。杨子荣“笑”、“磕”、“吐”、“抹”、“说”、“坐”、“掏”、“抽”等一系列动作,把他沉着冷静、从容镇定的大智大勇的性格特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二、反映内心世界。
众人连忙收拾。谁知小春、婉如忽然不见,四处找寻,好容易才从茅厕找了出来。原来二人却立在净捅旁边,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倒像疯癫一般,只管大笑;见了众人,这才把笑止住。
——李汝珍《镜花缘》
【简析】秦小春、林婉如得知考中才女后,竟反常地躲到茅厕里。两个“望”,一个“大笑”,正是他们极度喜悦时的反常动作,反映出内心对功名的狂热追求。这一动作描写与《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的疯癫描写异曲同工。
三、突出作品主题
他蓦地一声狞笑,跳起来抢到书桌边,一手拉开了抽屉,抓住一枝手枪来,就把枪口对准了自己胸口。……窗外是狂风怒吼,斜脚雨打那窗上的玻璃,达达达地。可是那手枪没有放射。吴荪甫长叹一声,身体落在那转轮持子里,手枪掉在地上。
——茅盾《子夜》
【简析】小说中原来坚毅果断、刚愎自用、颇有魄力的吴荪甫至卷末竟然落得几欲自杀的困境。他的“狞笑”、“长叹”,他的歇斯底里的“拉”、“抓”、“对准”等动作,都有力地暗示着吴荪甫悲剧命运的认识意义——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难逃失败的结局,靠民族工业来发展中国只能是幻想。
四、交代身份地位
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曹雪芹《红楼梦》
【简析】“挺胸叠肚”者高人一等,与刘姥姥“掸”、“教”、“溜”、“蹭”等动作所体现的窘态造成对比。在对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的鲜明揭示中,不难看出刘姥姥身份的卑贱和地位的低下。
五、推动情节发展
他浑身披挂,骑上弩骍难得,戴上拼凑的头盔,挎上盾牌,拿起长枪,从院子的后门出去,到了郊外……
他一面说,一面踢动弩骍难得,托定长枪,一道电光似的直冲下山坡去。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简析】堂·吉诃德每次“骑马”、“戴盔”、“托枪”、“直冲”这一系列富有特征性、戏剧性的行为都成为一连串荒唐可笑的事件的前导,动作描写具有凸现性格和推动情节的双重功能。
在了解了名著中动作描写的表达功能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学习动作描写的多种技法。
一、综合法
即把动作描写与语言、心理等其它描写有机结合,取得最佳表达效果。
红梅枝上正开着花,清香一阵一阵地送到他(觉慧)的鼻端。他伸手折了短短的一小枝,拿在手里用力折成了几段,把小枝上的花摘下来放在手掌心,然后用力一捏,把花瓣捏成了润湿的一小团。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