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教学设计.doc《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增殖》是普通高中课程人教社版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一册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的内容。本章的学习是学生了解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的。本节是本章的开篇,学习内容包括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并进一步认识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并深入分析有丝分裂变化的特点,是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胞分裂的整个生理过程是复杂而抽象的,学生仅凭借书上的几幅插图理有丝分裂的过程和遗传物质的变化规律,难度较大,教师要注重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通过模型或电教手段把动态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再现出来。以直观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提高学习生命科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细胞周期的概念
(2)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
(3)说出细胞有丝分裂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排列有丝分裂的细胞图像学习有丝分裂的过程,形成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的观点。
三、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2)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以及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变化。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准备。
五、重难点突破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
采用“情境-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从“冠军西瓜”、“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等图片入手导入新课。
通过设问:“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引出有丝分裂。
图形分析:细胞周期的含义,并通过习题巩固,展开有丝分裂过程的学习。告诉学生这是一堂生物美术课,考验大家敏锐的观察力。通过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形前后对比,引导学生得出各个时期的特点,并分析各个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进一步解释有丝分裂的特征,即保持细胞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稳定。
最后请同学手绘细胞图,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有丝分裂过程。
六、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问题探究性学习、讲授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绘图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创造情境---激发兴趣
投影“塞尔维亚的西瓜冠军”“受精卵发育成胎儿过程图解”图片,提问:一个受精卵怎么会长成那么大个儿?
学生很快就会想到细胞增殖。
引导学生看书,找出细胞增殖的三种方式。
引出本节重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探究活动』细胞周期
新课讲解
师:请学生找到细胞周期的概念
投影细胞周期的图解
引导探究:细胞周期的间期所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比例?
正确找到细胞周期的起始点和结束点。
巩固练习:学案练习1
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探究活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具体过程
(一)间期
图示“有丝分裂间期(初)”及“有丝分裂间期(末)”细胞图,首先分析第一幅图,说出细胞结构。
回顾染色体及染色质的关系,说出两者的化学组成。
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分析比较两图,归纳总结出间期染色质形态、数目、位置发生的变化以及整个细胞形态发生的变化。
有丝分裂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