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激对种猪繁殖性能影响及对策.doc热应激对种猪繁殖性能影响及对策
S8-1 B 1007-273X (2012) 11-0023-02
提高种猪繁殖能力是实现养猪业高产、高效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途径。虽然现阶段规模化养猪场都经过了严格的选种和选育,种猪的生产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每到夏季,由于受高温、高湿及雷电等应激因素的影响,导致猪场公猪精液合格率下降,母猪采食量下降、产奶量减少, 仔猪腹泻率上升、存活率下降;母猪患无乳综合征(MMA) 比例上升、返情明显增加,弱仔、死胎比例上升,产活仔数减少,严重影响了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笔者发现每年6月份以后因热应激的影响母猪的胎均产活仔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未推广人工授精以前,配种分娩率此时也会骤然下降,一般在 80%左右。由于人工授精技术使得每次配种所用的精液质量得到了保证,所以配种分娩率能够稳定保持在85%以上,但是由于母猪受到热应激的影响仍无法排除,所以母猪的胎均产活仔数仍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9月份以后再逐渐回升。现将湿热环境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相应对策介绍如下。
1热应激的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热应激是指在高温环境下机体所产生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猪的汗腺不发迗,体内热量散发较慢,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对猪只的威胁就越大,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提供了一份生长一肥育猪的《猪场应用热应激表》,把温度和相对湿度结合起来计算热应激指数
(HSI),根据热应激指数将温度、湿度范围分成警戒区、危险区和紧急区。对于其他猪只也进行严格管理。空气相对湿度迗到75%,温度高于 24°C即为警戒状态;任何湿度下舍内温度达到33°C以上都十分危险。由于夏季湿度较大,随着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迅速发展,越来越迫切地要求缓解夏季高温对养猪业带来的环境压力。猪热应激的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发生喘息。采食减少,喜饮水,活动量减少,伸张躯体,喜睡湿地或滚卧粪尿,皮肤血管扩张, 皮温升高。
2热应激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公猪性欲减弱,射精量减少,精子活力降低。
后备母猪初情期和性成熟延迟,母猪发情推迟, 隐性发情甚至不发情。
卵巢机能和性机能减退,受胎率显著下降。有资料显示,当舍内小环境温度迗到32°C以上时进行配种,大约 20%的猪不孕或重复发情,流产率增加。
高温使配种后8d内的胚胎存活数显著减少,其次在胚胎附植几天内(受胎后11〜20d)对热特别敏感,20d 后则有较强的抗热能力。
母猪妊娠期若遭受湿热应激,夏季母猪窝产仔数和活仔数可减少1头以上,会导致母猪泌乳量降低,哺乳仔猪生长不良,断奶体重小。
疾病因素。由于高温高湿的环境蚊虫多、病原微生物繁殖快,易导致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流行。
季节性不孕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研究表明,母猪受到持续性热应激后,会间接地影响卵巢机能,严重时会诱发卵巢囊肿。所以,夏季应适当调整配种计划,以便顺利完成产仔目标。可根据猪场以往受胎率下降情况适当增加配种母猪的头数。5〜9月间,配种母猪头数可适当增加,10月份再减少,之后恢复正常配种头数。
高温会使母猪采食量降低,导致母猪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这样母猪从上次分娩恢复的过程就会受阻,从而使得断奶到发情的间隔时间延长,并降低排卵数。高温季节饲料中维生素稳定性差,特别
热应激对种猪繁殖性能影响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