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乡一体化模式下的农村图书馆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城乡一体化模式下的农村图书馆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张会田
采编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E-mail:zhanght72@
摘要
探索科学有效的业务管理模式是建立农村图书馆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从农村图书馆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应用模式及功能设计等方面,研究如何构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开放性、集成化的农村图书馆业务综合管理与读者服务平台,从而使处于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图书馆(室)、农家书屋能够共享同一个系统平台,实现基本业务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以最小化的管理成本赢得最大化的服务效益。
[关键词]农村图书馆; 城乡一体化; 管理信息化; 图书馆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
1 引言
自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十一五”规划纲要》发布之后,我国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相继实施了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等。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开创了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局面。,到2010年初将会建成24万个到30万个,覆盖全国40%到50%的行政村[1]。我国农村图书馆服务系统已形成一个多头并进、协作共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建设格局。
总体而言,有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政策引导和财力支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环境建设初见成效,形势喜人。然而,我衡,各地自然条件、农民生活模式、文化意识形态等差异较大,农村基层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是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规范的管理体系,缺乏懂业务技术的专职管理人员,往往会造成图书资源配置与管理缺失、资金浪费、图书资产流失、借阅率低、运行困难甚至难以维系等问题,从而导致党和政府的“惠民工程”不能正常发挥其社会效益,甚至成为形象工程而虎头蛇尾。因此,网络信息时代,农村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工作需要统筹城乡,构建城乡一体化模式下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体系,以便有效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实施图书馆绩效评价,提高办馆效益,促进农村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2 概念界定
“基本概念”是界定一个研究课题的“逻辑起点”,决定着一个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体系结构、学术特征和发展方向。本研究选题涉及以下三个需要阐明的基本概念。
(1)农村图书馆:我国学术界通常对于省市级以下的图书馆有不同的称谓,如:基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农村图书馆(室)、乡镇图书馆(室)、乡村图书馆(室)、村级图书馆(室)、社区图书馆(室)等,其概念的界定也比较模糊。一般认为,基层图书馆是相对上一级馆而言,如省级馆相对于国家图书馆、市县馆相对于省级馆来说均可称为基层图书馆。习惯认为[2]:省市级以下的公共图书馆即属于基层图书馆;乡镇图书馆是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乡镇一级的公共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在农村的延伸和发展;乡村图书馆(室)是为乡村农民服务的民办图书馆;农村图书馆是指所有建立在农村地理区域内的,与农业人口生产、生活和学习有关的所有图书馆(室)
,是否包括县级图书馆,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将“农村图书馆”这一概念界定为:由政府或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或个人资助)举办的,受政府管理和控制,为农村人

城乡一体化模式下的农村图书馆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085662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6-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