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集乡至皇集乡公路改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988年6月交通部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2)1997年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和现行的其他技术标准、设计规范。
(3)1996年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611号文发布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
(4)1996年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612号文发布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5)1993年7月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993年第二版)。
(6)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河南省县乡公路规划建设方案》。
交通运输是经济腾飞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交通运输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列入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要求在今后十五年内取得明显进展,到2010年,使我国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河南省计委于2002年又下发了关于编制《河南省县乡公路规划建设方案》通知,要求加快县乡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河南省“十五”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也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公路和贫困地区公路的投入力度,抓好农村“三路”建设,即农村“出口路”、“经济路”(资源路、旅游路和贫困地区联片开发路)、“通乡、通村路”,提高农村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路网化水平。全省农村路网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某某市某某县高集乡至商丘市某某县皇集乡公路工程,。是连接两市、两县之间的重要运输通道,是两县“十五”公路建设规划中重点改建升级的县乡公路。该路南起于某某市某某县西北部的高集乡,与县道X002和Y008线先后平交,向北经李庄西、双堂南后,折向西北方向,沿涡河南岸前行,在香施堂西北经过涡河大桥进入某某县境,沿东北方向至终点皇集。路线全长11公里,其中某某县境内长8公里,某某县境内长3公里。原县乡公路路基宽度5~7米,路面宽3~4米,为四级公路。该路承担着集散省道S210、S206和国道G311公路运输及连接高集乡、皇集乡两个乡镇,南出鹿邑北达柘城的交通重任。由于资金不足,设计标准低,建设质量差,加之近年来交通量猛增,公路负荷重,管理维护跟不上,缺少养护资金和养护队伍,致使路面损坏严重,部分桥涵已变成危桥,致使部分路段几乎处于停运状态,切实影响了当地的交通运输和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加大了破损和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制约着沿线各村镇经济发展。沿线干部和群众反映强烈,两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提出意见和议案,一致认为此路改建势在必行,要求彻底改善这一交通不便的现状。
为进一步加快某某县和某某县县乡公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技术标准,改善生产投资环境,搞活农业生产物资内外流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推动城镇化和小康村建设,根据国家计委有关会议精神和省计委关于编制《河南省县乡公路规划建设方案》要求,结合两县实际情况,拟改建某某市高集乡至商丘市皇集乡公路为县道。
(1)调查项目现有道路的技术状况及适应程度,结合沿线经济和社会现状及发展前景,进一步论证实施该项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全面收集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资料及发展规划,掌握详实的基本数据,调查相关道路交通量,预测该路段交通发展水平和运量,提出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
(3)通过广泛调查和充分征求有关单位、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就不同的建设方案在经济合理性、工程可行性和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提出最终推荐方案,作为编制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的依据。
(4)通过实地踏勘和必要的测量,确定路线走向和主要控制点。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实际情况,按照三级公路技术标准提出路基、路面、桥涵及路线设施的主要工程数量、结构类型及实施方案。
(5)调查沿线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及可供程度。根据经济实用的原则,确定各项工程的结构类型和形式,编制该项目投资估算。
(6)根据建设单位对该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实施计划,提出该项目建设实施意见及进度安排。
(7)广泛征求沿线各级地方政府及群众对路线走向及交通设施的意见,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征用及建筑物、特别是房屋拆迁问题,做出适当安排。
(8)依照国家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进行项目经济评价。
(1)是某某市经
高集乡至皇集乡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