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学反思
《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在上达标课之前已经带学生学过了。自己的习惯是,同一篇课文,每一次都希望用不同的方式讲授给学生。总是希望有不同的尝试,既是给学生和自己以新鲜之感,更要给自己一个补充能量的一个过程。因此,自己在讲授这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时,并没有按照之前的授课模式进行授课。
本次达标课,便进行了新的尝试。将三课时的内容利用导学案压缩为一节课完成。自己将教学过程分成三部分,循序渐进:第一部分,进行字词、课文的梳理工作。从课文中的“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并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第二部分,抓住课文中的感情来理清“我”的思想历程。第三部分,集中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分成三部分,有的放矢,侧重点不同。第一部分,侧重于整体掌握和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则侧重于本文在选材典型并能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第三部分,则侧重于抓住“爱国之情”这一条主线来分析“我”的弃医从文的原因。
自己事先将导学案,即明天要讲的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回家也要和自己一样的备课。从字词开始,到课文的分析,都是如此进行的。这也是在逐步摸索中实践生本教育的思想,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来授课。
通过早读课时,对学生做导学案的情况抽查,结果并不理想,许多题空白,词语解释也是用自己理解的话写的,做题也很不规范,因此,调整了授课的时间安排。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落实到基础知识和整体感知上。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在交流的过程中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知识,在各个小组间的交流,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从别人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
本次达标课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做好与导学案相关的前置性工作。没有养成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没有做好授课前小组内部的合作交流工作。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
《藤野先生》课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