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起早,夜眠迟”辩证
蓝天
清代皇子读书入学年龄早,学习时间长,规矩严,课程多。清朝规定,皇子6岁(虚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辰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由于皇子地位尊贵,皇子和师傅互相行礼时,双方用长揖代替跪拜。上书房的规矩极严,皇子读书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许摇扇子;午饭时候,侍卫送上饭来,老师先吃,皇子们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继续功课。上书房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这几天放假,一共5天,除夕也不放假。《弟子规》中说朝起早,夜眠迟。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因为时光宝贵,转瞬即逝,应当好好珍惜和努力。《长歌行》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陶渊明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辰。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由此看来有志行的人为了成功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这毋庸置疑。现在走了极端了,似乎学子们每天不用好好休息,只要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死命苦学,定能成功。不过我认为过去没有电灯,晚上休息一般较早,所谓夜眠迟恐怕得历史的看。
中国的农历表是非常科学的,古人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为二个小时,一年分十二个月,四个季节,即365天多,这是是相当精确的了。而一天十二个时辰,分别用12属相来表示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个时辰与动物的安排非常有意思,凡是在这个时辰都有对应动物鼠是在夜间活动,子时它活动最为猖獗。牛、虎则是沉睡之时,我们可以体会到3:00~5:00是人最为困乏和最想睡觉的时间。兔子是最能起早的,在这时正是它觅食的大好时间。七点是龙,有一个成语“龙马精神”最能说明问题,它把两个时辰也连在一起了!巳是蛇,它们每天都会9:00出来,静静的躺在向阳避风处晒肚皮!马的性情刚愎辣烈,不正是应合了烈日当头了吗。所以古人执法行刑都是在午时执行的。未是羊,申是猴。在这四个小时里它们要拼命觅食,以渡过漫漫长夜。酉时是日落之时,也是家家户户忙忙碌碌了一天,全家围座在一起举杯共祝之时,所以是酉字,如果加三点水不就是一个酒字了吗?因此说:“晨温开,饭后茶,晚上小酒不能落”。戌,狗也,一家人都已入睡,只有留狗看门了。亥时古称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亥是福猪九点到十一点,猪就只知道睡,九点入睡是人入眠的最佳时间,科学家研究发现,九点入睡是最值的推广的时间,超过十一点就不好了!它已经是第二天了。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三更即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意为三更半夜时还在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又得起床忙碌开了。也就是说古人一晚上也就睡4、5个小时左右,再除去吃喝,一天得读十几个钟头的书。
此种学习方式是否值得提倡呢?。作为精神或可嘉许,作为实践简直成了胡闹。这或许是科举时代的所谓创举。唐朝的科举录取率很低,读书人皓首穷经,多数人难以以科举进身。部分读书人开始严苛要求自己。至于效果史书则没有记载。艰苦读书的例子很多,无端延长学习时间的并不
“朝起早夜眠迟”辩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