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天平山景区导游词
天平山为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木渎景区主景点之一,位于苏州城西约 14 公
里,海拔 221 米,山势高峻,因山顶正平故名。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各位来天平山游览。
天平山风景区距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约 5 公里;这里自然风光旖旎,景色宜
人,自唐代以来, 就已成为旅游胜地, 有“吴中第一山”、 “江南胜景”之美誉。
景区内“青泉、奇石、红枫”天平三绝,吸引着无数历史名人、文人墨客。不仅
白居易、范仲淹、唐伯虎、康熙、乾隆皇帝等历史名人在天平山留下了许多的遗
迹和 传说;而且近几年来,天平山亦得到了李瑞环、宋平、乔石、宋健等一些
中央领导的垂青。
在这众多的历史名人中,范仲淹更是与天平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范仲淹是北
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苏州是桑梓之地。现在的这座天平山正
门是 1998 年 8 月新落成的,门楣上的“天平胜迹”四个大字是范仲淹第二十八
世孙,原人民日报社总编范敬宜的手书。
各位请看,这座牌坊就是苏州人民于范仲淹千年诞辰之际(公元 1989 年)而重
新修复的; 原来的牌坊位于苏州灵芝坊范庄前, 是人们为纪念范仲淹创办义庄而
兴 建的,可惜以毁于浩劫。这间三间四柱阁楼式石牌坊高 米,宽 米,
构筑牌坊的石料取自天平山附近的金山。 金山花岗岩石是国内优质的建筑装饰材
料。这精雕细刻在坚硬的金山花岗岩石牌坊横梁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
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名言。《岳阳楼记》名扬天下,
千年 传颂,其“先忧后乐”思想至今仍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这儿是忠烈庙,“忠烈”二字是宋徽宗赵秸所赐。范仲淹“忠于朝廷,烈显
于西土”, 对保卫祖国边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率其长子范纯卫戍边疆,抵
御 西夏入侵。 里面这尊安详端坐的塑像就是范仲淹, 那位就是他的长子范纯佑。
你看他身穿绛紫色朝服,头戴禅貂笼巾进贤冠, 胸佩方心曲领, 这下是他身居一
品时的 装束。范仲淹二十六岁开始为仕,官至参知政事,即一品副宰相。公元
1043 年任参知政事时,范促淹曾主持了一次以整顿吏治为核心,以富国强民为
目的的庆历 改革。因为改革直接触动了一大批权贵的势力,所以他主张的改革
没有成功, 虽然“庆历新政”没有成功, 但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推动作
用。因此,后人称 他为“改革的先驱”“一世之师”。
这块碑上是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全文。公元 1046 年,范仲淹应好友滕子
京要求写下了 《岳阳楼记》 。他完成这篇传世佳作的时候, 自己却从未去过岳 阳
楼。当时他是看了滕子京给他的一份 《洞庭晚秋图》 和一张重新修复的岳阳楼图,
靠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而一气呵成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就出自这篇文章的结尾。
这儿是三太师祠。 三太师,是指范仲淹的三位祖先。他们分别是曾祖范梦龄、
祖父范赞时、父亲范墉。这三们都曾在江南一带为官,去世后均葬在天平山,因
而天平山也叼范坟山。 但是范仲淹本人的坟墓并非在天平山, 而是在河南洛阳伊
川万安山麓。 墙上悬挂的是范氏家族谱。 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是唐朝宰相范履冰
的后 裔,他的高祖范隋为避战乱从陕西迁居苏州,去世后葬在天平山。现在天
平山还保存着他的坟
苏州天平山景区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