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论一、隋唐五代文论的总特点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继续发展的时期。隋统一中国后,继承了齐梁文学的遗风,时间很短,只是一个过渡。㈠ 扫除齐梁遗风唐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最为繁荣昌盛的时代。唐王朝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和彻底摧毁六朝门阀世族统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政治上比较清明,经济上发展很快。从文化思想上说,初盛唐的基本特点是要扫除齐梁遗风,建立与唐王朝的经济、政治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文化思想,唐初的文学思想与文学理论批评,正是这种新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齐梁文学的功过:功——总结了魏晋以来将近四百年文学艺术发展中的新成果和新经验,初步形成了近体诗的格式和雏形,使中国古代文学的许多艺术表现技巧渐趋成熟。重视文学的“缘情”本质,讲究艺术形式的华丽,注意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方法。过——相当一部分作家中有片面追求形式美, 而不注意内容充实的缺点。 以至有些作品内容贫乏,情调低下,风格柔靡。艺术上偏重辞藻、典故、声律等具体技巧,对审美意象的整体塑造较为忽视。(刘勰和钟嵘提倡“风骨”或“风力” ,正是为了克服上述两方面的弊端)㈡ 反齐梁文风中两种不同倾向一种是对齐梁乃至整个六朝文学持根本否定的态度;另一种是批评其过于追求形式华艳的同时,充分肯定其成就与积极影响。㈢ 诗歌革新运动和古文运动选五家。重点掌握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司空图的三封书信,掌握皎然的《诗式》和白居易的《与元九书》,韩愈的两篇一般了解。二、陈子昂的诗歌理论㈠ 陈子昂在文艺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1、陈子昂是一位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的诗人, 他的文艺思想和创作实践, 对唐代许多重要诗人都有深刻的影响。其诗文正是其文学思想的具体实践。陈子昂在文艺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是他针对六朝文学内容不够充实、不注意整体审美形象塑造的弊端,从正面提出了“兴寄说”和“风骨说”的文学创作主张,这也正是唐代前朝文艺思想发展中的核心思想。经过陈子昂等人从理论到创作实践的努力,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多世纪齐梁文风的余波影响,迎来了以“风骨” 、“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的创作热潮。并影响了后来的意兴论等等。㈡ 陈子昂的主要诗歌理论1、兴寄说1他说:“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兴,指感兴、意兴,是诗人浮想联翩,形象思维十分活跃时的一种状态,作为诗歌的本体来说,兴是指其审美意象对人所产生的感发作用。寄,指寄托,指诗人隐含于诗歌审美意象中的现实寓意,也就是诗歌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所具有的社会内容。所以,兴寄既强调作品要有充实的社会内容,也重视诗歌整体审美形象的表现。陈子昂的兴寄说是说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言之有物,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寄情。他自己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就借咏物叙事抒发自己壮志情怀和以物喻人,托物喻志,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的主张和见解,是他对自己的“兴寄”主张的最好的实践和最明确的注解。2、风骨说他说:“文章道蔽,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他赞扬东方虬的《咏孤桐篇》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刘勰“风骨”:“风”指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 “骨”指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但要合乎经意。钟嵘“风力”: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风力”为主干,同时“润之以丹彩” 。风力与丹彩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钟嵘憧憬的
隋唐五代文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