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精华文库
云笈七签
第四部
(宋)张君房著
云笈七签· ·
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部
◎九守(凡九篇)
△守和第一
老君曰:天地未形,窅窅冥冥。浑而为一,自然清澄。凝
浊为地,清微为天。离为四时。分为阴阳。精气为人,烦气为
虫。刚柔相成,万物乃生。精神本乎天,骨骼根乎地,精神入
其门,骨骼及其根,我尚何存?故圣人法天顺地,不拘于俗,
不诱于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阴阳为纲,四时为纪。天静
以清,地定以宁,万物失者死,顺者生。故静寞者,神明之宅
也,虚无者,道之所居也。夫精神所受于天也,而骨骼所禀于
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故贵在守和。
△守神第二
老君曰:人之受天地变化而生也。一月而膏,二月而胞,
三月而胚,四月而胎,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八月
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形体以成,五脏乃形。肺主鼻,
云笈七签· ·
肾主耳,心主舌,肝主眼,外为表,中为里。头之圆以法天,
足之方以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星,三百六十日,人有四
支、五脏、九窍,三百六十节。天有风雨寒暑,而人有兴居喜
怒。胆为云,肺为气,脾为风,肾为电,肝为雷,以与天地相
比类,而人之心为主。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日
月失其行,薄蚀无光;风雨非其时,毁折生灾;五星失其度,
郡受其殃。天地之道,至阔且大,尚犹节其章光,爱其神明。
人之耳目,何能久劳而不息?人之精神,何能驰骋而不乏?是
故圣人内守而不失。
△守气第三
夫血气者,人之华也;五脏者,人之精也。血气专乎内而
不越外,则胸腹充而嗜欲寡,嗜欲寡即耳目精而视听明。五脏
能属于心而无离,即气意胜而行不僻,精神盛而气不散,以听
无不闻,以视无不见,以为无不成,患祸无由入,邪气不能袭。
故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
也,气意者,五脏之使候也。故耳目淫于声色,则五脏摇动而
不定,血气淫荡而不休,精神驰骋而不守,祸福之至,虽如丘
山,无由识之矣。故圣人爱而弗越,诚使其耳目清明玄达,无
所诱慕,气意虚无和静而少嗜欲,五脏便利,精神内守,形体
不越,即观乎往世之外,来事之内,祸福之间何足见也!故其
出弥远者,其知弥少,以言精神之不可使外淫也。故五色乱目
使目不明;五音入耳,使耳不聪;五味乱口,使口历爽;趋舍
滑心,使性飞扬。故嗜欲使人之气衰杀,好憎使人之心劳倦。
疾至,即志气日耗也。夫人所以不能终其天年者,以其生生之
谓也。夫唯无以生为者,即所以长得生也。天地运而相通,万
云笈七签· ·
物总而为一。能知一,即无一之不知也,不能知一,即无一之
能知也。吾处天下亦为一物,而物亦物也,物之与物,何以相
物?欲生不可事也,憎死不可辞也,贱之不可憎也,贵之不可
喜也;自其资而宁之,弗敢极也。敢极,即失至乐矣。
老君曰:所谓圣人者,因时而安其位,当世而乐其业。夫
哀乐者,德之邪也;好憎者,心之累也;喜怒者,道之过也。
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即与阴合德,动即与阳同波。
故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宝也。形劳而不休即蹶,精用
而不已即竭,是故圣人尊之弗敢越。以无应有,必究其理;以
虚受实,必穷其节;恬愉虚静,以终其命;无所疏,无所亲;
抱德养和,以顺于天;与道为际,与德为邻;不为福始,不为
祸先;死生无变于己。故曰至人。即神以求,无不得也;即神
以为,无不成也。
△守仁第四
老君曰:轻天下即神无累,细万物即心不惑,齐死生即意
不慑,同变化即明不眩。夫至人倚不立之柱,行无关之途,禀
不端之府,学不死之师,无往而不遂,无至而不通,屈伸俯仰,
抱命而行,宛转祸福,利害不足以患心。夫为义者,可迫以仁
而不可劫以兵;可止以义,而不可悬以利。君子义死,不可以
富贵留。故为仁义者,不可以死亡恐也,况于无为者乎!无为
即无累。无累之人,以天下为量。夫上观至人之论,源道德之
意,以考世俗之行,乃足薄也。
△守简第五
老君曰:尊势厚利,人之所贪也,比之身即贱。故圣人食
云笈七签· ·
足以充虚接气,衣足以盖形蔽寒。适情辞余,不贪多积。清目
不视,静耳不听,闭口不言,委心不虑。弃聪明,反泰一,休
精神,去知故无好无憎,是为大通。除秽去累,莫若未始出其
宗,何为而不成?故知养生之和者,即不可悬以利;通乎
诸子百家 讲坛全集 (9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