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设计课题:《季氏将伐颛臾》 科目 语文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时 1提供者牛文生单位大同市教科院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翻译全文,归纳积累重点文言词句。(2) 摘录内容要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质疑难点字句,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2) 分析“仁”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呼吁。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 《季氏将伐颛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文言文第一篇课文,是《论语》中的一段语录,这篇课文体现了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因此具有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因年代久远,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扫清字词障碍,认真朗读课文,借助先导性知识,理解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三、学情分析 本文是中学生在教材中第二次接触到的选自《论语》的文言文,又是本单元学习先秦诸子散文的第一篇。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一般,尽管他们基本具备利用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于文言文阅读,大多还有畏难情绪,不感兴趣。通过一学期的高中学习,他们也体现出了思维活跃、合作意识较强的特点。他们不喜欢老师静态地讲授知识,更喜欢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训练置于丰富多彩的学习之中。另外,不可忽略的是,他们的实词积累较少,虚词用法模糊,文言句式还没有掌握,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所以,要在这些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翻译全文、指导背诵、分析人物语言特点。 难点:分析孔子是如何以理服人的,学习孔子的辩驳艺术。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孔子的《论语六则》吗?孔子教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被誉为世界十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的思想永远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宣言,一个外国人为什么会如此崇拜中国的孔夫子?孔子的智慧到底是什么?所有问题的答案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氏将伐颛臾》这篇课文,借助这篇课文来初步理解孔子的“仁”。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兴趣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孔子简介、孔子名言警句、本文写作背景阅读课下注释知人论世三、初读文章,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按以下步骤完成一读文本,读准字音。再读文本,结合注释翻译全文。三读文本,借助工具书,掌握文言实、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借助工具书解决课文生字词,疏通文章大意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温故知新四、朗读文章,疏通文意让大家自由朗读,对照课下注解理解大意。然后点几个同学起来翻译文章各段落,根据大家的情况加以纠正,同时点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文言虚词这些基础知识。 五、理清思路,探究文本 1、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是围绕
课题:《季氏将伐颛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