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员素质测评—1.ppt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3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中南民族大学
讲授人:王保生
TEL: **********
QQ: 421157465
课程基本目标
1、掌握书本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
2、运用基本原理分析案例
3、顺利通过考查
第一章绪论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产生和发展
二、什么是素质?
三、人员素质测评概述
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素质测评
二、智力测验的产生和发展
三、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四、管理科学的有力促进
五、近代以来中国素质测评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素质测评
(一)测评思想

人的素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体现在“性、材、智、情、绩”等方面
“性相近习相远”、“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


(二)测评内容
“性、绩、德、才、识、智”
(三)测评指标
日常言行、特定情境下言行、工作绩效、生理因素及特征、服饰等外在客观标志、五行阴阳等中介标志
(四)测评技术
闻、听、观、察、访、忖、论、试
二、智力测验的产生和发展
1、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应用价值的心理测验是法国心理学家、心理测验的鼻祖比奈于19世纪末设计的智力测验;
2、1905年,比奈与西蒙共同设计出个体测验量表,智商概念的引入标志着测评进入新阶段;
3、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福斯大学教授特曼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
4、今天,智力测验的版本数量众多,而且更为精确和全面。
离差智商(Deviation IQ),是用统计学中的均数和标准差计算出来的,表示被试者成绩偏离他自己这个年龄组平均成绩的数量(单位为标准差),是依据测验分数的常态分布来确定的。它以每个年龄组的IQ的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
具体公式为:IQ=100+15Z=100+15(X-M)/S
X为某人实得分数,M为某人在年龄组的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
Z是标准分数,其值等于被测人实得分数减去同龄人平均分数,除以该年龄组的标准差。
智商分级标准
智商等级
130 以上非常优秀
120~129 优秀
110~119 中上(聪明)
90~109 中等
80~89 中下(迟钝)
70~79 临界状态
70 以下智力缺陷
三、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1、20世纪20年代,美国把心理测验用于军队的人才选拔中;
2、一战后,团队施测形式产生。心理测验被普遍用于职业咨询、人才选拔、安置等工作中;
3、市场经济和移民的大量涌入使得智力测验在美国社会中被大量运用;
4、心理测验中的人格问卷被广泛运用
四、管理科学的有力促进
管理科学的创立和传播,有力地促进了人员测评的发展。(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的相关理论)
这样,人员测评逐渐并广泛应用于工业之中。工业运用中最常见的心理测验有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职业兴趣测验以及动机测验。
五、近代以来中国素质测评的发展
(一)引进阶段——20世纪初至建国前
引进、吸收并修订国外优秀的量表,并初步将心理测量应用于一些职业介绍所。
(二)停滞阶段——建国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
定性为主,定量较少;测量的内容偏重于测量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阶级立场;偏重于时候测评。
(三)复苏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
1979年,吴天敏教授开始进行比奈量表的修订,并于1982年发表了测验的第三版。公务员招录
(四)繁荣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政府开始重视现代人才素质的测评工作,从事人员测评的机构不断增加,各种人员测评工具不断推陈出新。

人员素质测评—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ai.li.bin
  • 文件大小106 KB
  • 时间2018-10-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