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六朝诗学
林语堂在 《中国人》 一书中认为, 中国诗歌对社会人生的渗透与影响较西方
深刻得多, 中国人在诗歌里获得了一般民族在宗教里才能获得的灵感, 他甚至把
诗歌称做中国人的宗教。 “诗学”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主要是关于诗歌创作实
践方面的学问,并不完全是理论问题。
/
魏晋六朝诗学注重诗歌内在的审美活动、 对情感问题的关注、 对生命意义的
思考、对自然美的发现都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此外, 魏晋玄学所确立的人格理想
对六朝诗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玄言诗到山水诗, 标志着六朝诗人的审美活
动和艺术实践在新的审美理想的影响下不断提升, 成为六朝诗学精神的重要体现。
《文赋》谓‘诗缘情而绮靡’ ,又谓‘或托言于短韵,对穷迹而孤兴’ ,故文
章必须有深刻之感情。而‘寄兴’本为喻情,故是情趣的,它是从文艺活动本身
引出之自满自足而非为达到某种目的之手段” 。汤用彤所说的“文以寄兴”正是
六朝诗学精神的源泉。 六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 随着文学地位的提高, 文学创作
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已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生体验与文学创作的有机结合
成为那个时代文人的自觉行为, 并逐渐摆脱了传统政教观念的束缚。 这里所说的
“体验” 不同于一般的生活经验, 而是在生活经验中见出生命的意义、 深刻的思
想和动人的诗意, 它包含着一种价值性的评判和领悟。 德国哲学家汉斯 - 格奥
格尔 ?伽达默尔对 “体验”一词作过这样的阐释 : “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
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 那么这东西就属
于体验。以这种方式成为体验的东西, 在艺术表现里就完全获得了一种新的存在
状态。”这就意味着人生体验经过诗人的审美创造可以转化成诗学精神。
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 , 魏晋六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历史阶段 , 这一时期
是一个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 文学自觉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纯文学观念的形成与
确立。魏晋六朝时期形成的以 “诗缘情” 为主导理论的纯文学观念是中国古代诗
歌理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这一诗歌理论观念在表现内容、 创作机制以及哲
学基础三个方面都与以往的诗学观念有所不同 , 它重新肯定诗歌的情感性本质 ,
使得我国古典叙事诗的创作更为衰微。魏晋时期 , 随着汉室的解体与崩塌以及战
乱的频繁造成的人生命的朝不保夕 , 人们更为关注于自身生命的存在价值 , 进而
促成了人的自觉。 在这一特定的社会与心理氛围之中 , 纯文学观念逐步开始明晰。
曹丕在 5 典论 #论文 6 中这样说 :/ 文章经国之大业 , 不朽之盛事 0。 经国之大业 0
这一论点我们多少可以从 5 诗大序 6 中找寻到其渊源 , 是汉儒诗教的一次重复 ;
而 / 不朽之盛事 0 则出自于 5 左传 6: 人生三不朽 , :太上立德 , 其次立功 , 其次立
言。
汉魏六朝是个重情的时代 , 个体性的情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扬 , 陆机在《文
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主张 , 钟嵘在《诗品序》中也强调社会生活中
的各种悲剧性的人生遭遇只有通过诗歌才能得到宣泄 ,“非陈诗何以展其义 , 非长
歌何以骋其情 ?”这些说法与传统的 “诗言志” 的观念是有很大区别的 , 它不再象
汉儒那样强调“
魏晋六朝诗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