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基于GIS 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研究——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基于GIS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研究
——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
周莉,任志远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710062)
摘要: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建立1km×1km栅格单元的人居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该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指数整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人居环境指数可以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关—天地区人口明显集中分布于人居环境适宜程度较高的地区。评价结果显示,关—天地区人居环境一般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面积最大,%,相应人口最多,%。
关键词:GIS;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指数;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0 引言
人居环境(human living environment),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一个多层次的地表空间系统,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居住、支撑5大系统和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5大层次[1]。1993年,吴良镛、周干峙和林志群先生在国内首次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吴良镛先生将人居环境系统划分为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其中,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影响人居环境的自然因素众多,但对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起主导作用的是地形条件、水热气候条件和水文状况,以及土地利用/覆盖特征[2-3]。通过构建人居环境指数来表征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性。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研究区概况
关中—天水经济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和商洛市的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四县(区),以及甘肃省的天水市。
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地貌类型以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为主,平均海拔约500m,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以渭河为中心两侧地形向渭河倾斜。年平均气温11℃~13℃,1月平均气温-3℃~1℃,7月平均气温23℃~27℃;年平均日照时数1500~2200h;年平均降水量500~700mm。为半湿润区,具有暖温带气候特色。%也是陕西省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全省耕作最为发达的地区。辖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5个省辖地级市,共54个县(市、区)。
商洛4县(区)位于陕西省的东南部,与豫、°34′20″~111°1′25″、北纬33°25′40″~34°25′40″之间,商洛市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710~930mm。
天水市是甘肃省的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m之间。天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74mm,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下辖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
数据来源

基于GIS 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研究——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085662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6-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