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壮骨麝香止痛膏穴位贴敷法的独特运用.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壮骨麝香止痛膏穴位贴敷法的独特运用
李崖雪程为平赵立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穴位敷贴法是流传久远的一种外治方法,将穴位应用,贴敷方法以及贴敷药物综合运用来治疗疾病。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原则,选用适当药物根据经络理论,在患者相应的腧穴上进行敷贴,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1]。
1、穴位贴敷方法源远流长
穴位贴敷方法在《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桂心炙酒熨寒痹;白酒配桂涂风中血脉”。《灵枢·海论》篇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理渝骈文》总结了清代以前外治法,提出了洗、贴、熨、涂等百余种治法。《方术传》中华佗“敷以神膏四五日愈,一月之内、皆平复”。清代的名医徐灵云:“今所用膏药,古人谓敷贴,其用有二: 一以治里,一以治表。治里者,治表者,或壮筋骨,或消痰痞,或驱风寒,其方多,药随病加减,其药易于久贴.”阐明了内外治的一致性。“用膏药治之,闭塞其气也,是要从毛孔入其腠理、贯通经络、或攻而散之、或提而出之,较服药尤有力,此为妙法也。”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功能上相互联系,这种影响和联系是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实现的,并以脏腑为中心。药物(中药)的吸收作用:一是纠正阴阳的偏衰偏盛,恢复脏腑功能协调;二是消除病因,祛除病邪。由于药物各有其不同的属性故而有不同的作用
,即升降沉浮、作用归经和四气五味。药物通过肌肤、孔窍、腧穴等处吸收,可以贯通经络、内达脏腑,作用周身。故可选用不同的贴敷药物治疗不同的疾病。
2、穴位贴敷法现代机理研究
目前研究一般认为中药穴位给药是一种透皮吸收原理。其作用机理是经络系统对人体调节的双重效应[2]与药物的透皮吸收。即一方面穴位的研究实质认为穴位是密集开放的微循环集中点,穴位较周围肤具有相对特异性、低电阻性、高敏感性、双相调节性、开放性和整体性,药物对穴位产生一定的刺激,这种刺激作用于穴位,产生特异性热学变化,透入皮肤,内达深部组织,周行全身或循经络而直达病所。另一方面药物从穴位处的皮肤渗透进入体内而发挥药效。高雪等通过实验研究认为药物对粘膜神经末梢及皮肤粘膜各种感受器的刺激,从而起到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王树凡[3]认为,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过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可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调节免疫系统、内分泌可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药效,可通过神经反射发挥调节作用。穴位贴敷疗法对人体的调节作用还可能体现在当药物通过腧穴吸收时腧穴作为脏腑气血汇聚之处,对药物具放大和储存作用,那么这种作用不仅仅是药物吸收和穴位刺激的功效简单叠加,而是两者相互协调、相互激发而产生的整体效应。
3穴位贴敷法目前临床应用
目前穴位贴敷法经邢建伟[4]等人总结主要运用在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病和结缔组织病的应用中。穴位选择以病灶局部及脏腑腑穴为主。药物的选择除了辛香走窜具有刺激性外,还努力遵循了辨证施治的原则。
在临床风湿病和结缔组织病中主要以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多见,已达到祛风通络止痛的目的。消化系统疾病中主要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症状为主,常用神阙穴贴脐治疗为主。呼吸系统疾病中尤以治疗哮喘最为多见,穴位敷贴防治哮喘应用疗效显著而且最为广泛,高雪[5]等以自制豁痰消喘膏治疗哮喘分析药物机

壮骨麝香止痛膏穴位贴敷法的独特运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085662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