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刘杰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及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在学分制基础下进一步开展各学科课程建设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笔者也在学分制下如何对数学课程内容体系、实施策略、课程考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学分制: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高职教育的质量,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实行学分制是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学分制是院校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进程给予一定自由选择权,以选课制为前提,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必要学分为毕业标准的、采用多样的教育方式,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余地的教学管理制度。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及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学科设置、学制、生源质量和规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的许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学分制改革的需要,而建立适合学分制新的数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在学分制下进一步开展各学科课程建设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本人也在学院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对数学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改革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学分制下职业院校数学教学内容现状的调查
首先,数学作为职业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一种多学科共同使用的精确的N-学语言,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尽管学分制在各地职业院校有序的推广和展开,各地职业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尝试,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但数学课程的内容却没什么太大的改变,许多院校还是照搬本科教学内容,其中许多内容和现实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有机的衔接,教材枯燥无味。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许多院校在数学教学总的框架和体系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数学教学内容体系变化不大,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体系上要求面面俱到,理论上追求严谨,这不仅不能适应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而且造成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其次,数学选修课开设不合理,数学课程改革力度小。应该注意到,现在职业院校在学分制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数学课程改革力度较小,通常是把数学课程整体划入必修课中,数学选修课开设较少。数学必修课一般都是接班级在学生第一、第二学期进行,选修课放在学生学习后期才开设,选修课可选课程又很有限,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选课的余地很小,课程学习和学分制改革前没什么太大的改变。而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基础课底子差,对数学课程本来兴趣不大,刚入学又要面对原来不喜欢比较
“枯燥”的数学,因此,许多学生采取“放弃”、“混日子”的态度来对待数学课程,学分制的灵活性和优越性在此很难体现。所以,现有的数学课程体系中选修课的设置不便于学生选择也不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更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摸索出一系列内容丰富、注重应用、灵活适宜的数学选修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学分制下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如何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分制下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