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蕴初与天厨味精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
顺昌路330号天厨味精厂旧址的去留一度成为申城的热门话题。说起味精,现代人闻之色变,然而,在上海近代短促的民族工业发展史中,天厨味精对上海城市历史发展的意义,远远胜过其调味品的功能。
两开间石库门起家
吴蕴初1909年毕业于上海兵工专门学校化学系,后一直从事化学技术工作,在当时堪属时代精英,后受中国实业家火柴大王刘鸿生之聘,为刘氏创办了“炽昌新牛皮胶厂”,味精就是吴蕴初在厂里的化学实验室试制出来的。当时日本的味之素在中国铺天盖地,吴蕴初觉得中国人自己能生产味精,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有前途的工业,但味之素的制造配方如可口可乐一样是绝对保密的。吴蕴初经过一年多努力,在实验室成功试制味精样品,但他既无资金也无实力,后经人介绍认识上海酱油大王张逸云。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张逸云已有私人游艇,可见其富有。他看到味精与酱油的密切关系,即同意投资,在南市福源里租了两开间石库门房子,于1923年8月创办了天厨味精厂。张任总经理,吴蕴初为厂经理兼技师,并以“佛手”作为注册商标,开始登报发售天厨味精。同年冬,从福源里迁到当时的菜市路三北烟草公司,即今顺昌路330号,仍属于家庭作坊式。
一座上演了民族工商业企业家
奋斗史的戏台
一直认为,房子犹如一座舞台,上演着种种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戏会落幕,但舞台可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思,是原汁原味的历史见证,这就是名人故居的魅力,也是城市历史的见证。
从1925年开始,“天厨”业务蒸蒸日上,刚从顺昌路330号出厂的货物未及分配已半路被店家拦住购了去,不少商家为早日得到货物上架,均预先付款预定。1926年与1927年间,天厨味精在美英法等国先后获得专利,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连当时的美国也没有氨基酸工业。再说华侨多喜用国货,因此,佛手牌味精在东南亚和美国、加拿大的声誉很高。1933年美国举办芝加哥开埠百年纪念博览会,“天厨”也参展并得奖。
随着业务扩大,1929年“天厨”将顺昌路330号东厂房翻建成三层钢筋水泥厂房,1932年将顺昌路的西厂房翻建成五层楼钢筋水泥厂房,就是现面临被拆厄运的这幢房子。“天厨”还先后在新桥路斜土路间租地50亩自建厂房,1937年又在合肥路搭建简易厂房……不过,顺昌路330号自始至终是“天厨”最正宗最有代表性的象征,如品牌旗舰店,承载着一部沉甸甸的民族工商业发展史。邹韬奋曾访问过吴蕴初,将他自幼苦读成名成业的经过以“落霞”为笔名,写了一篇《创造味精的吴蕴初君》发表在《生活》杂志上。
热衷社会公益,拥
吴蕴初与天厨味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