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于冬春两季。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造成心肌持久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近年来有逐渐向年青化发展的趋势。发病诱因多见劳累、情绪激动或精神压力过度。临床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急性期死亡率高,患者随时有心脏骤停的可能。及时抢救,规范护理可以使患者转危为安,顺利度过急性发作期,有效降低死亡率。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资料,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心理护理
心肌梗塞患者及家属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濒死感等不良情绪反应,护士应尽可能和病人保持接触和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焦虑程度,向病人讲明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耐心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向病人讲解心肌梗死的有关知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病人的恐惧感。正确对待疾病,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与精神紧张,安定患者情绪。稳定的情绪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治愈。和家属充分沟通,让患者明白使用监护系统的重要意义,让家属明白急性期不宜探视,以免影响病人休息或造成病人情绪激动。争取患者和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项治疗。
护理中要尊重患者,以和蔼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以友善的态度针对性地解释患者的问题。细心观察了解每个患者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针对不同性格的病人开展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2 病情观察
患者在监护室(ICU)实行24小时心电监护,最初3-5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护的重点是患者神志、心律、血压、呼吸及其他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症状,及时发现心肌梗塞的前驱症状;严密监测心电示波的改变,及时发现心律的异常表现。若患者心率>110次/分或<60次/分,或者发生频繁的室性早搏(每分钟多于5次),提示患者有心律失常的可能;若发现患者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脉压变小、气促、四肢湿冷、神志障碍、表情淡漠时,应考虑有心源性休克的可能;若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气短、咳嗽、口唇发绀、喘、咯泡沫痰、舒张期奔马律等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要及时报告医生,迅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给予积极抢救;使用吗啡、度冷丁等镇静止痛药,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抑制及血压变化情况。
3 基础护理
病室内要保持整洁、干净,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同时要注意病室和室外的环境安静,确保患者休息;患者注意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避免不良事件刺激,防止患者情绪波动;症状控制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做上肢活动,然后逐渐做四肢运动;病情稳定后应早期活动,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并发症或危重患者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患者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饮食宜清淡,以半量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伴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限制钠盐摄入量;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卧床期间应在床上排大小便。避免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必要时可予缓泻药。保持1-2天大便一次,必要时做低压清洁灌肠以协助排便。4 对症护理
吸氧患者入院后迅速持续给氧,以保护缺血心肌。以每分钟5-6L的氧流量为宜。当患者心肌缺氧状态改善,疼痛减轻,梗塞区周围供氧不足明显改善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每分钟3-4L吸入。吸氧过程中注意保持导管清洁与通畅,每日及时更换导管。不可自行停氧,不可自行调节氧流量。
疼痛剧烈胸痛是最突出的症状,难以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rrfsyq8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