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周恩来纪念馆有感
那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犹然耳畔,我,带着无限的敬仰之情来到了周恩来纪念馆。一提起周恩来的名字和风范,人们都会肃然起敬、心向往之。为什么在周恩来身上具备如此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如此非凡的人格魅力?以至于我们后人要修建两个纪念馆来缅怀他?
这次我参观的是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北门外桃花垠的一个三面环水的湖心半岛上。周恩来纪念馆,顾名思义,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纪念馆,整个建筑造型庄严肃穆,形式朴实典雅,既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又有现代建筑特色,建筑的每个部分寓意深蕴,体现着设计者匠心独运,表达了亿万人民缅怀周总理的心愿。邓小平同志为“周恩来纪念馆”题写了馆名。江泽民、李鹏、李先念、杨尚昆等同志为纪念馆题词。这也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碑。
各建筑物寓意深蕴,踏入周恩来纪念馆,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鲜红遒劲的“周恩来纪念馆”的匾名,由邓小平总理亲自题写,竖刻在大门入口处的巨石门柱上。纪念馆分主馆和副馆。主馆形似"公"字,四面门窗近似"周"字,寓意"周公"馆。主馆的屋顶很像江淮平原上用于灌溉的牛车棚,寓意周总理似老黄牛,一生为人民辛勤工作。主馆呈外四方,内八角形,寓意周总理的精神普照中国四面八方。主馆高26米,由4根花岗岩石柱支撑,寓意周总理首先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主馆两侧有2根烛状建筑物,寓意周总理一生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副馆平面为“人”字形,副馆拥抱主馆,象征着周恩来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主馆有4根11米高的栋梁大柱,象征周恩来生前多次提出要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纪念馆的设计体现了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跟着人群,我沿着石梯走进矗立在广场中央的纪念馆和西花厅。看到陈列在纪念馆里的珍贵文物,让人更加怀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风亮节。特别是看到总理生前带的国产手表,让我们明白了总理对民族事业的重视。周恩来当上了总理后,乘坐的仍是红旗牌轿车,带的仍是国产手表,周总理的良苦用心着实让我的眼眶不觉地湿润了。
周恩来,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成发动武力拘禁蒋介石的“西安事变”后,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杨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解放后他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到1952年底,全。“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病魔缠身,苦撑危局。在处境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他还深情地对人说:“我们都要像春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吐出来贡献给人民。他提出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最让我国甚至全球人民所知的就是周总理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的“和平共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他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后,仍然坚持工作。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周恩来用以自喻或喻人的这四种动物——孺子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