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一、癌痛散治疗各种癌痛
组成:冰片、三七各一份、延胡索、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大黄、黄柏、小茴香各两份。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用食醋调成糊状外敷疼痛部分,根据情况每日换药一次、两次或者三次均可。
适应症:可用于各种癌症疼痛
注意事项:局部皮肤溃烂者禁用,皮肤过敏者可用抗过敏药膏治疗。
二、肝癌疼痛敷脐治疗——佛手散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发现时多为中晚期。晚期肝癌患者由于肿瘤增长迅速,肝包膜被牵拉而引起持续性疼痛,且疼痛多十分剧烈,除吗啡类药物外,其他药物止痛作用有限,而吗啡类药物具有成瘾性、抑制呼吸、降低血压等毒副作用,且对肿瘤无任何治疗作用,以上特点使止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受到限制,止痛效果大打折扣。我科根据近年来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中药外用方剂,临床应用达几十例,取得很好的效果。取名“佛手散”敷脐疗法。
药物组成:麝香1克,冰片、生马钱子各3克,生川乌6克,白芷、威灵仙各10克,,将上药研成细粉装瓶密封备用。用法:脐部用75%酒精擦拭干净后,,、半径约2厘米圆形生姜片,用艾灸姜片约15分钟,然后弃姜片,用3厘米X3厘米的麝香风湿膏固封脐部,1天1次。
适应症:主要用于肝癌疼痛,其他各种癌症引起的胸腹部疼痛也可应用。
点评:方中麝香、冰片、川乌、蟾酥、生马钱子、威灵仙、白芷具有生猛走窜、芳香通窍之特点,易于透皮而发挥抗癌止痛之效。再者,脐部血管丰富,门静脉、脐静脉、腹壁静脉与上、下腔静脉间形成通道,更利于敷脐药物经过该侧支循环进入血液而发挥作用。通过隔姜艾灸,不仅能促进药物更好地透入体内,同时又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益气延年之功效,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再者,用风湿膏固封,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药物半衰期短、必须多次给药等缺点,具有消减药物浓度峰谷现象等优点,从而达到持久止痛之目的。本方法集灸、药、气化于一体,止痛与抗癌兼顾,且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安全稳妥,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三、复方大承气汤灌肠治疗胃癌或胃癌术后肠梗阻
组成:厚朴(15-20克) 炒莱菔子(15-30克) 枳壳(15克) 桃仁(9克) 赤芍(15克) 大黄(9-15克) 芒硝(9-15克)
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
适应症:胃癌或胃癌术后肠梗阻
用法:上药(大黄、芒硝除外)加水450毫升,先浸泡20分钟,以武火烧开,再煎10分钟,再下大黄煎2分钟,取汁300毫升,调入芒硝后搅拌,冷却至常温后灌肠,保留一个小时。
注意事项:绞榨型肠梗阻不用。
四、针灸治疗癌症病人术后呕吐、大便难
癌症病人术后发生呕吐、大便难解在临床中常常见到,主要是因为术后胃肠蠕动能力差,导致胃潴留,而且西医没有很好的办法,我院肿瘤科应用中医针灸治疗达到很好的疗效,且费用很低,我们采取双侧足三里埋线的方法,具体应用如下:
器械:带针芯的针头二个,羊肠线一卷,线剪一把,镊子一把。
操作:先于足三里常规消毒,用线剪剪一段1cm长的羊肠线,用镊子把羊肠线从针的尖端放进针头内,把针头从足三里穴垂直进针,进针深度达2寸,然后用针芯把1cm的羊肠线推进足三里穴内,再拔出针头,用棉签按压;另外一侧采取同样方法操作。其目的是让羊肠线在体内刺激人体产生非细菌性炎症,炎症持续刺激足三里穴,从而起到持续针
肿瘤科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