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2课时)
【课标内容】
,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
【核心素养体现】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仔细研读教材两遍,阅读案例3、4、5,对比归纳总结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等。
2、联系石狮本地的工业实际分析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完成导学案并进行知识梳理,重点梳理各工业区的特点及形成的区位条件。
;
自我学习自我探究
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中提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规划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也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驱动探究一】传统工业区
“案例3‘德国鲁尔工业区’”,结合材料和图分析鲁尔区的区位特点。
,探究分析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鲁尔区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后,经济开始衰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鲁尔区的煤炭、钢铁工业开始走下坡路。探究鲁尔区如何维持它的可持续发展。
,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驱动探究二】比较美国和意大利新新工业区的异同。
材料一:美国和意大利新新工业区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课本P66-68案例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区位选择。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后,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迅速发展起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区,一般以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资本集中程度低,生产过程大多分散或实行家庭包工。
材料四:意大利普拉托的工业小区模式。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
1、比较美国“硅谷”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差异
对比项目
美国“硅谷”
意大利新工业区
生产结构
生产特点
分布特点
劳动力技术条件
政府因素
2、分析硅谷发展的有利条件,并由些归纳出高新科技工业区的布局条件。
3、分析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兴起的条件。
4、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请分析这些地区有哪些优势条件吸引企业建新厂。
5、我国浙江的温州地区,也形成了一村(乡)一品的专业商品产销基地(阅读课本P70活动)。这些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相同之处在于( )
C
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区012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