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低渗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年级专业层次: 10级中原石油工程(采油)专升本
学生姓名: 学号: **********
指导教师: 战永平职称: 讲师
导师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论文完成时间: 2011 年 4 月 10日
摘要
油田开发是石油行业的重大课题。随着对石油能源需求的增加,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低渗透油藏地质情况复杂,其有效开发技术也存在差异。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法进行分析,本文论述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和分析了井网优化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经济合理的井网密度和科学合理的井网布置是开发好低渗透油田,包括裂缝发育的油田的重要保障。
由于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暴露出许多矛盾。其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低渗透油田“注不进、采不出”。通过实施低渗透油田空气驱油技术,可以解觉低渗透油田的难注入问题,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井网调整
目录
第1章前言 1
第2章低渗透油藏特点及开发现状 1
1
低渗透油田储量分布状况 1
1
国内主要低渗透油田分布 2
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及开采规律 2
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主要做法和效果 7
地应力场及裂缝分布规律 7
优化低渗透油田开发方式 11
低渗油田压裂技术 14
第3章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 16
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关系 16
井网的布置与调整 16
第4章结论 19
参考文献.................................................................20
致谢 21
第1章前言
低渗透油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各国的划分标准和界限因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不同而各异,变化范围也较大。我国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与中高渗透砂岩储层没有大的区别。岩石矿物成分石英、长石、岩屑约各占1/3,属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类。据19个油田、25个储层的17135块样品统计:%,%,%。胶结物含量较高,%,最高可达30%。总体上看,岩屑含量高、粘土或碳酸盐胶结物较多是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普遍现象。
低渗透油田尤其是异常高压低渗透油田开发方式一般采取初期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在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选择适当时机人工补充能量开发。补充能量开发一般采取注水方式,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高压注水。根据油藏特点还可采用周期注水的方式改善开发效果。
世界上低渗透油田资源十分丰富,分布范围广泛,各产油国基本上都有该类油田。美国中部、南部、北部和东部,前苏联的前喀尔巴阡山、克拉斯诺达尔、乌拉尔一伏尔加、西西伯利亚油区和加拿大西部的阿尔伯达省都有广泛的分布。随着时间的延长,小而复杂的低渗透油田的比例越来越大。例如,俄罗斯近几年来在西西伯利亚地区新发现的低渗透、薄层等低效储量已占探明储量的50%以上。有的地区低渗透砂岩油田连片分布,成为低渗透油区。
开采方式是否合理对气藏潜力的发挥至关重要。如低渗凝析气藏选择衰竭式进行开采,凝析油在井筒附近析出,将降低气井的产能和采收率。若一井多个低渗气层,加之各层的储层物性条件和压力相近的话,采用单层开采的方式,将达不到气井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要求。如果又选择不合适的开发井网,将达不到预期的采收率。对于边底水低渗气藏开采方式的不当,会导致地层水的提前产出,造成井底积液、水敏性黏土矿物的膨胀和渗流孔道的堵塞等,造成产量和采收率的降低。
特低渗油藏由于具有渗流喉道细小、孔隙之间连通性较差、微裂缝比较发育的储层特点,注入水的波及程度较低,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地下形成相对固定的注采连通对应关系,注入水总是沿着微裂缝和相对高渗层段率先到达采油井底,而渗透率相对较低的油层不容易被注入水波及到,水驱动用程度很低,甚至根本未动用,因此水驱油效率就大大降低。在现有注采条件下,采取不稳定注水方式可以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替效率,从而使特低渗透油田采收率得到很大提高。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在绝对渗透率难以改变的客观条件下,通过改变油、水及岩石问的界面张力,而改善油、水渗流性,提高水相渗透率,降低低渗透油层注入压力的新思路[1]。在这种思路的启发,国内一些低渗透油田相继开展了低浓度活性剂降压增注试验研究[2~4],取得了一定效果。室内试验果[3]表明,在岩心中注入表面活性剂体系,可以不同程度
低渗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