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施工方案
编制依据
施工准备
1、机具准备
序号
机具种类
数量(台)
1
切断机
2
2
弯曲机
2
3
钢筋调直机
2
4
闪光对焊设备
5
5
电焊机
4
6
电渣压力焊设备
8
钢筋全部采用现场加工,配设:冷拉-切断、切断-成型、手工加工箍筋及布料四条生产线。加工设备必须经过安全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人员准备
由于本工程工期短,工程量大,房屋连续施工,故为本工程配备两组钢筋班组,多层钢筋工48人,小高层56人。
3、技术准备
(1) 审图施工前认真查阅图纸(包括与建筑图对应的情况)、方案、相关安全质量规范,遇到图纸上的问题提前与设计联系解决,配筋在施工中重点突出。
(2) 配筋由专业人员进行配筋。配筋单要经过项目技术部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才能允许
加工。钢筋配料时,要计入钢筋弯曲及弯钩对其长度的影响,了解有关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表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钢筋弯曲调整值
30°
45°
60°
90°
135°
d
d
d
2 d
d
交底班组在进行作业之前必须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交底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交底次数每月至少一次,交底时应注意季节性特点及可操作性。根据设计对照配料单分清钢筋的规格、成型简图、尺寸、配料及组合;对加工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做出合格的标准样品示范,按样品下
料制作。
3、材料准备
(1) 一般规定钢筋选用:
1)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2)钢筋须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应堆放在高于地面不小于 200 mm 的支撑架上。支撑架采用 200×200×1500 的混凝土枕木,间距不大于 1500 mm,并根据规格、长度挂好标识牌。
(2) 原材料试验
1)原材料进场后按批进行检查、验收。
2)进场钢筋每种规格不大于 60 t 取试件一组,不足 60 t 取试件一组。
3)钢筋物理试验必试项目:弯曲试验、拉伸试验。
4)每一组试件数量
(3) 材料要求
1)钢筋采用火烧丝进行绑扎。
2)保护层垫块:基础底板、墙、柱、楼板均采用塑料垫块。
4、进场材料控制
1、钢筋材料进场时,对钢筋的品种、质量、规格、外观要求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钢筋必须立即退回,严禁进场使用。
2、材料检验
进场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均应有标志,并与质保书上内容符合,进场应按厂家、炉罐(批号)及直径(d)分批检验。
查对标志、外观质量、在监理单位见证员见证下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和其他专项检验。
3、材料堆放
材料进场验收后,必须按品种、规格,指定地点进行堆放,且堆放必须整齐。堆放的材料要按品种、规格挂牌作醒目标志。
三、施工相关说明
1、柱、墙在基础底板内的锚固,见图集(苏G01-2003)第5页
2、主筋保护层:基础底板筋、地下室外墙迎土面钢筋为50mm,见“图C”,其余按(03G329-1)第6页。
3、钢筋焊接应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要求施工。
4、凡钢筋直径d≥28时一律采用机械连接。
5、当钢筋长度不足时,楼板、梁及屋面板、梁上部钢筋应在跨中搭接,梁板下部钢筋应在支座处搭接。同一截面钢筋搭接接头数量不得超过钢筋总量的25%,相邻接头截面间的最小距离为45d。
四、施工方法
1 、钢筋加工质量要求
(1) 钢筋的调直
钢筋调直时,Ⅰ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 4%,钢筋调直后应平直、无局部弯曲。
(2) 钢筋下料
1)下料原则: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配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
2)钢筋切断时应核对配料单,并进行钢筋试弯,检查料表尺寸与实际成型的尺寸是否相符,无误后方可大量切断成型。
3)在工作台设置控制下料长度的限位挡板,精确控制钢筋的下料长度。
4)钢筋切断时,钢筋和切断机刀口要成垂线,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必须切除。
(3) 钢筋弯曲成型
A、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如弯起钢筋),根据钢筋料牌上标明的尺寸, 用石笔在钢筋上标示出各弯曲点位置,同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根据不同弯曲角度扣除弯曲调整值,其扣法是从相邻两段长度中各扣一半。
2) 钢筋端部带半圆弯钩时,该段长度划线应增加 d 。
3) 弯曲点标注工作宜从钢筋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两边不对称
太湖新城钢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