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坚:“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
作者:钟坚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年第 3 期
来源日期: 2010-11-3
本站发布时间: 2010-11-3 13:09:58
阅读量: 543 次
摘要: 认真回顾和总结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
教训,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任何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深圳模
式也不例外。深圳模式必须与时俱进,适时变革。 深圳模式外延应加
快四大转变,深圳模式内涵应加快实现四大提高。
关键词 :深圳、模式、经验、变革
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办与发展,是中国 1978 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
政策后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和生动反映。
而深圳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 也是办得最好、 影响最大
的经济特区。深圳发展之路和发展经验,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了国内
外政要和学者的极大关注。在中国经济特区建立 30 周年之际,本文
就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问题作一探讨,以求于教学术界同仁。
一、深圳模式的发展成效
1979 年深圳设市。 1980 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诞生。 1988 年成为
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 2008 年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
2009 年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圳建立经济特区 30 来,经
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罕见奇迹,
从贫穷落后的小县城迅速发展成为 “我国南部综合经济实力、 技术创
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 [1] 。
( 一 ) 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深圳速度”。 1979~2009 年,国内生
产总值从 亿元增长到 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
经济总量相当于国内的一个中等省份的实力,年均增长 %; 人
均生产总值从 606 元增长到 万元 ( 按常住人口计算折合 13480 美
元 ) ,居全国第一位,年均增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 亿
元增加到 亿元,年均增长 %; 工业增加值从 亿元
增长到 亿元,居第四位,年均增长 %;贸易进出口总额
从 亿美元增长到 亿美元,居第二位,年均增长 %;
出口总额从 亿美元增长到 亿美元,连续 17 年居第一位,
年平均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亿元增长到
亿元,年平均增长 %;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从 亿元增长
到 亿元,居第三位,年均增长 % 。1994 年实行分税制
以来, 深圳累计上缴中央财政的税收达到 亿元,净贡献位居
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 2006 年来,深圳市连续四年获得城市综合竞
争力位列全国內地城市第一名。
( 二 ) 初步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 1979 年至 2009 年,深圳产业发
展已从过去以贸易、房地产和 “三来一补” 加工产业为主发展到今天
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等为支柱产业,三
次产业结构由 : : 发展为 : : ,产业结构
发生深刻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效应日显。 2009 年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 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2611
亿元, 占 GDP比重达到 32%,成为深圳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 009 年,
拥用有各类金融机构 160 多家,银行、证券、 保险业机构密度、 外资
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比例均居全国前列,实现金融业增加值
亿元,占 GDP比重为 14%,在国伦敦金融城发表全球 75 个金
融中心调查报告,连续两年居内地之首,排名世界第九。 2008 年物
流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占 GDP比重为 %。文化产业发展
迅速,印刷、媒体、文化旅游等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文化产
业增加值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7%左右。目前四大支柱产业占本市生
产总值比重超过 60%。与四大支柱产业相配套, 举办“高交会” 、“金
博会”、“物博会”、“文博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三 ) 初步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
济发展战略,发挥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 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积极吸收和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扩大出口, 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 逐步建立起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
经济运行机制, 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
“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