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对程朱理学的认识
二、评价:
1、地位: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逐步演变成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同时还影响到亚洲的日本、朝鲜。
2、作用:
积极:理学重视人们的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消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一、思想内容:
1、在哲学上:
2、在社会伦理方面:
3、在人性与“天理”的关系上:
主张“理”是客观存在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们要遵守的社会规范。
主张人们应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
自己的行为。
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宋明理学伴随在我们身边。审视宋明理学,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但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面对理学,我们应该去蔑视,去跪拜,还是去取舍,去扬弃?这应该是一个摆在我们每个人成长面前的终身命题,这也是一个摆在我们民族发展面前的永久命题……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是主观唯心主义。(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陆王心学求“理”的途径是内心反省来克服私欲。
理学
心学
不同点
世界观
方法论
哲学范畴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
(通过外物求”理”)
(通过内心的反省)
不同点:
西汉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而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主要“新”在何处?
为加强君权:提出“君权神授”,神化皇权
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稳定社会:提出三纲五常
儒学哲学化,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
以儒教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典例:
1、(2009年·江苏·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
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D
2、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源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D
3、程朱理学和汉代儒学的关系是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4、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中“格”字的含义应是
C
A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历史必修三第2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