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初中九年级物理《了解电路》基础知识汇总.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复习资料沪科版
一、电是什么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细水流、空易拉罐等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雷电:由于空气摩擦使云层带电从而在大气中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电压可达几百万到几亿伏,电流可达几万到几十万安,放电电流通过人体,可立即致人死亡,如通过树木、建筑物等,巨大的热量和空气的振动可致其严重损坏。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实质是电子转移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不带电的导体带电。实质是电子转移
关于静电:相对静止的电荷。可利用:静电复印静电防尘。有害需防:避雷针;油罐车铁链;纺织厂增湿;屏蔽
3、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说明:两物体相互排斥一定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则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但不能直接分辨带电的种类。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Q = I×t
单位:库仑(C)
符号:Q
元电荷(基本电荷):即最小电荷,用e表示,1e=×10-19库仑,电子带最小负电荷,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Q=ne
电中和: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物体相互接触后都不带电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不显电性。
9、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自来水、酱油、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移动的自由电荷
说明:金属、石墨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其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酸、碱、盐溶液中有大量的正负离子,其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移动而形成的
②、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干木材、纯水、空气、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③、半导体:定义:导电能力界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常见材料:硅、锗、砷化镓等。
注一:“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
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注二: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例如: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

初中九年级物理《了解电路》基础知识汇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aoshen1985
  • 文件大小197 KB
  • 时间2018-11-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