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萨义德与美国文化批评.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Ξ
外国文学研究 2004 年第 3 期
萨义德与美国文化批评
赵一凡
内容提要:爱德华·萨义德是一位多重背景交织的批判学者,也是后现代条件下的欧美
左派楷模。要言之:他是一个巴勒斯坦知识分子、欧洲知识分子、大都会知识分子。这种多
重背Ξ景使他具有欧洲式学养、大都会胸襟以及挥之不去的难民情结。这三项要素合在一起,
便构成萨义德发起后殖民文化批判的背景条件。本文介绍了萨义德其人及其理论建树,包
括他的《东方主义》《、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论》和《世界、文本与批评家》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萨义德文化批评旅行理论再现
一、三重背景的知识分子
对于美国左翼思想界,萨义德的离去,无疑是一次重大的精神损失。为此,杰姆逊教授
发表讲话,赞扬其学术贡献,推崇其抗争精神。以杰姆逊之见,这是一位多重背景交织的批
判学者,也是后现代条件下的欧美左派楷模。要言之:他是一个巴勒斯坦知识分子、欧洲知
识分子、大都会知识分子。
如此知识立场,是怎样形成并发挥作用的? 究其来历,原来萨义德 1935 年出生于耶路
撒冷。与万千巴勒斯坦儿童一样,自打降生起,他就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小难民。所幸,他父
亲皈依基督教,又善于经商。因而萨义德的童年,除了在埃及、黎巴嫩颠沛流离之外,又多出
一重殖民教育阴影。试想一个在家中讲惯母语的男孩,突然被送进英国人开办的寄宿学校,
终日遭人白眼,饱受“主子语言”的折磨,他还能开心欢笑么? 偏这娃生性顽劣,不服管教,很
快便被那所培养奴才的“维多利亚学院”赶了出来。
1951 年,萨义德随家移居美国,入读麻省高中。麻省乃美国民主首善之区。与英国人
统治下的中东殖民地相比,自然文化宽松,气氛温雅。得此佳境,那个天资聪颖的阿拉伯少
年才华毕露,变得“爱上层楼”起来。考大学时,他瞄准普林斯顿英文系。居然一炮打中,意
气风发。接着他锁定哈佛,要上那里门槛很高的文理院。谁能料到,这小子博取功名易如反
掌。1963 年,他在哈佛拿到比较文学博士,受聘纽约哥大,前往美国最大都市。
众所周知,20 世纪美国大学久已成为移民子弟的打拚战场。30 年代左翼文化运动,造
就过一大批出身纽约哥大和市立学院的犹太裔文化名流。60 年代女权、民权、新左派运动,
则令纽约、加州一些大学,成为少数族裔攻占的目标。同一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呈现大幅民
主化、多元化趋势。校园里的人口结构,也变得血脉混融、色彩斑驳,口音嘈杂。在此喜剧背
景下,我们得以见识越来越多的灰姑娘、黑骏马、紫水晶、黄玫瑰。与之呼应,萨义德的攀升,
并不缺乏社会学理由。可他的成功,毕竟具有深刻时代意义。
赵一凡,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 1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萨义德与美国文化批评
首先,萨义德属于最近一轮全球化浪潮卷入的殖民地子民,而不是早先的波兰矿工、爱
尔兰水手、意大利匠人、中国淘金客,或被纳粹追杀的犹太难民。针对这一历史逻辑,马克思
预见英明:资本主义不可阻挡的征服进程,将为它制造源源不绝的掘墓人。遥想当年,伦敦、
曼彻斯

萨义德与美国文化批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yst877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