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肖川
愈来愈多的教育学者把自己的研究视角锁定在课堂,这不仅是教育研究范式的一种改变,也是学者生存形态的一种改变。关注教育世界中真实的问题,和广大教师一道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研究学生,才真正有可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师生交往的方式和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方式,从而使教育影响的生成、聚合和最大化成为可能。
课堂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场景,教室是有限的空间,而课堂可以不局限于教室,它可以是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更为个性化的学习与生活的方式。因此,只要是以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存在方式的场景都可以是课堂。
我们人性中的神性使我们对理想情有独钟。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之间心灵相遇的场所,是观照意义世界和感悟生命之美的场所。让课堂拥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和真诚,让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着生命的温暖,这就是我们对于课堂的理想。
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是让快乐主宰的课堂。每个课堂中都应该有笑声;如果整节课过程中学生没有任何笑容,这样的课堂气氛就一定有些沉闷。教师应该努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幽默、欢笑和积极的力量带入课堂,使学生充满活力,快乐地卷入到学习之中。
生命意识的淡薄甚至阙如,是我们的课堂快乐稀缺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上把传统课堂教学沉闷的“呈现——接受”模式变为生动的“引导——发现”模式,“在引导下发现”和“在发现中引导”,才能充分展现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的格局,使课堂焕发出蓬蓬勃勃、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是充满理智挑战的课堂。由于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思想的影响,教学中“质疑与探究”形同虚设,成为走过场。更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一怕教学任务完不成,二怕学生乱了套,不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具有深度和开放性的问题。再加上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或者不到位,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不能自觉地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这样的课堂就只能让人感觉“空洞的热闹”,而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智力劳动的愉悦,感受到智慧之花的尽情绽放。
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是学生可以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课堂。只有当学习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整个人的生命存在的方式,学习也才能促进整个人的成长。教师在课堂中的职责之一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开阔的思想平台,让他们独立地思考、自主地选择,而不是将我们自己的思考结论灌输给学生,更不是把我们自己的选择强加给学生。
若想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达不仅要有条理和清晰,而且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眼神交流、语调变换等等。一位好的教师的声音应该是富于变化的,如高亢有力、令人愉悦、充满激情等。为了保证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既不要忽视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不要总叫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好教师上课的方式不但轻松,而且富有激情。教学就是和学生一道分享对于学习的激情。好教师应注视每个学生的眼睛,穿梭于课桌和学生之间,提醒学生从事当下的学习,以便使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悟”与“对话”共舞,“激情”与“理性”齐飞。
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教室作为有限的空间,无法满足学生展示丰富独特的生命表现形式的更多的需要,它难以避免地使生活过程变得死板、呆滞、程式化和模式化。而学生在学校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教室度过的。孤立与
CSS兼容性9877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