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的困境与突围
“凡参加该校复试的硕士生,学校安排住宿,住宿费、体检费全免,并给予伙食补助每人30元;来校复试时的往返交通费(不包括飞机、火车软硬卧),学校全部给予报销。”为招学生如此不惜金的举措,出自民办高校之手。
还没有获得认可
今年4月,各大高校研究生考试复试、调剂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之时,北京城市学院、西京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和河北传媒学院的招生工作也在推进。
这5所院校,隶属广大考生既熟悉又陌生的阵营――民办高校。
说熟悉,是因为中国民办高校已经有33年办学历史,民办高校数量已达403所,其中85所具备本科招生资格。从招本科生到招研究生,民办高校经历了被忽视、被质疑、被接纳的阶段,目前民办教育已经成为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日前,《求学?考研》在新浪微博上进行的一项微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学生曾专门了解过民办高校的研招情况。
说陌生,是因为民办院校相对公办高校,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被考生接纳的程度上,仍偏小众。几乎在任何平台上进行民意投票,民办高校都不获得认可。
在本刊近期的调查中,%的考生表示“坚决不报民办高校的研究生,宁愿选择二战”;%的考生表示“不会将报考民办高校研究生作为第一选择
”;打算报考民办高校研究生为0人。
这些残酷的数字也表现在今年民办院校的招生情况中。本刊记者登录教育部研究生招生网站,在调剂系统中发现,以上5所民办高校赫然在列,其中大部分专业都在等待调剂。这意味着,5所民办院校研究生专业第一志愿均未招满。“调剂阶段是招生的黄金期”成为各民办院校的共识,为吸引考生报考,便出现本文开头的“不差钱”举措。
成绩不理想,才报民办高校?
在本刊记者的随机采访过程中,有86%的学生表示,民办高校本不会是他们的首选。
“如果我的成绩理想,我会选择公办学校,它在办学实力方面会更强。”一位即将考研的北京考生对记者说。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报考民办高校?“公办(高校)的名额满了,或者是学校离家特别近,总之是出于别的原因考虑吧。”另一位考生说:“如果我没考上,复读一年会增加家里负担,那我会读。”数据表明,去年5所院校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调剂生源,这样的情况在今年很有可能会持续下去。
这是否意味着,报考民办高校研究生的都是考试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
从录取分数上看,这5所高校分别位于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河北,采用的是一类分数线。据了解,北京城市学院招收的第一届40名硕士生中,有38人毕业于公办高校本科,多数人的考研成绩甚至达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等名校的复试线。而西京学院研究生部目前共收到600多份调剂函,今年调剂的考生普遍分数比较高。从数据上看,考生的成绩似乎并不差。
“我想大家都害怕从一个名牌的本科生‘掉’到一个民办高校的研究生,这个很难让人接受。”何美琳(化名)说。她曾是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去年报考了西京学院。因为家里阻力太大,直到在学校上了近一个学期的课,她才把情况告诉父母。“父母都是这样想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家都认为我应该去更名牌的公办大学。”据调查,超过70%的学生在报考民办高校的研究生时,都受过不同程度的质疑。从去年5所高校的录取情况看,确实有学生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但这类学生人数加到一起
民办高校的困境与突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