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珍珠》教案设计
《找珍珠》是篇童话故事,是自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荷花妹妹寻找丢失了的珍珠的故事。全文语言生动活泼,故事情节充满童趣,并且科学地揭示了露珠出现与消失的自然现象。从课型上看,它类似以前的阅读课文,但它更注重于“自读”。因为“自读课文”这个名称本身就确定了本课的基本教学方法,即是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朗读为主。也就是说,要在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和调动下,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通读懂课文,理解部分词语,如,“瞧”、“烟”、“神秘”等,同时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露珠的一些知识。由于这是第一次出现的自读课文,而且篇幅较长,学生们对露珠的形成和消失形象又不甚了解,因此学习本课也有一些难度。为此,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课前,我们安排学生去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去观察露珠形成和消失的现象,如,观察一种植物的叶子表面,在夜晚、清晨,以及太阳出来后这三个时间里有无露珠的细微变化等等。这就为学好本课作了铺垫。课内,我们着力于抓三个教学环节,即读通,读懂,读好课文。第一步,读通课文。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汉语拼音,自己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通过自由读、指名分句读、小组分节读等多种形式,提高朗读质量。第二步,读懂课文。主要是采用质疑解难的方法,(即,学生质疑,教师筛选,抓住重点,读读议议。)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让其质疑有一定的难度。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零碎的,肤浅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一些较有深度、又与课文中心关系密切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解疑释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第三步,读好课文。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到语言文字中去,通过“在课文中找找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这一比较浅显的语言欣赏句式,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作用,激发他们努力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露珠的出现和消失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正确拼读课文;正确搭配课后练习中的数量词和名词;正确理解课文的部分词语的意思,如“瞧”、“烟”、“神秘”等。本课建议安排一教时。一、读议课题,讨论课型,明确要求。 1。板书课题:找珍珠(指导读题。) 2。讨论课型,明确要求。提问:①今天我们学的新课的课题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样?②自读课文应该怎么学?③看看课后提示,说说要完成几项要求。二、拼拼读读,初探大意,读通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 2。指名分句读课文,读后评议。 3。再次自由读课文,标上小节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解决课文主要讲什么?珍珠是怎么样的?课文中的珍珠指什么?) 4。指名分节朗读。三、读读议议,设疑解难,读懂课文。 1。
《找珍珠》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