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革开放”教学中思想解放问题
从中学历史教学角度来看,“改革开放”是现代中国史教学的重点,也是各种统考检测的常考知识点。“改革开放”不仅是一个名词,是一个口号,是一个历史概念,而且是一段历史,是一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探索取得成功的历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改革开放”这一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存在着一些不足,或理解不深入,过于浅显,就事论事;或价值导向有偏颇,特别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思想解放问题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一下,没有突出思想解放对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笔者就“改革开放”中思想解放问题谈一些意见,希望有助于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以专题模块为特征,一个专题内容贯穿一个教学主题,教学主题又统帅课时中心。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经济文明史专题三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教学主题,共有3课,教材体现了“改革开放”这一教学的课时中心。从课时内容结构来说,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阐述了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特别是“文革”的曲折道路,这应是“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提出的历史背景,是“改革开放”的准备。第二课侧重从实践上阐述“改革开放”的起步,第三课侧重从理论阐述“改革开放”的深入,第一课又为“改革开放”教学作铺垫。三课一气呵成,从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揭示了专题教学的主题。因此,从必修二专题三整体教学目标定位而言,
“改革开放”是重点,是贯通本专题教学的明主线。其实,在这个专题中,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还始终贯通暗主线,或者说次中心,那就是“思想解放及相关的理论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五大召开就是三次思想大解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史实就是在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的理论创新的体现。在设计本专题教学中,我认为必须要明确这两条明暗主线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不仅要突出主中心,而且还要体现一个次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对“改革开放”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与把握,也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性。
如果说主题是专题教学的灵魂,那么课时中心则是达成专题教学三维目标的主线,两者相辅相成。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有主中心,而且有必要注意次中心及两者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历史理解。其实,历史理解是基于教学主题与课时中心的把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中各知识点的统整,展现教学的思想内涵,增强历史教学的知识能力思想等全方位的育人功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改革开放”不仅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探索的实践,而且是一个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的问题。只有从思想与理论层面来认识改革开放问题,才能把握其基本脉络,厘清历史阶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从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来看改革开放的阶段问题。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在前进的过程中,一方面受
“苏联模式”影响,另一方面受“左”倾思想的影响,犯了教条主义,导致思想僵化,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前进步伐。经过“文革”结束后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出现了“文革
浅谈“改革开放”教学中思想解放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