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诊治主讲:李立宇
目的要求
掌握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临床表现、诊断(肺结核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要点、化学治疗的原则、主要作用,生物学机制抗痨药的正确使用
熟悉肺结核的病理变化、诊断方法、诊断程序、记录方式,耐药结核的处理、其他治疗及肺结核相关疾病等;大咯血的处理
了解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结核分枝杆菌、传播方式;肺结核控制策略与措施、预防性化学治疗
概述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简称结核杆菌或结核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
肺结核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
其中痰中排菌者称为传染性肺结核病
流行病学
全球1/3的人口曾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与HIV流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贫困、移民有关
WHO把中国、印度、俄罗斯、南非、秘鲁等22个国家列为结核病高负担、高风险性国家
我国近半的人口曾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城市高于农村,同时肺结核的患病率高、死亡人数多
病原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菌在分类学上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分人型、牛型、非洲型和鼠型四型
对人类致病的主要为人型结核菌,牛型菌很少
结核菌典型者为细长、稍弯曲、两端圆形的杆菌,*,痰标本中可呈丝状、球状、棒状及T、Y字型
结核菌不易染色,但抗酸染色呈红色(经品红加热染色后不能被酸性乙醇脱色),故称抗酸杆菌,而一般细菌无抗酸性
病原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菌生长缓慢,对营养有特殊要求,人型菌的增值周期约12-20小时,至少需培养2-4周才有可见菌落,菌落呈粗糙型,光滑型菌落大多表示毒力减低
结核菌对干燥、冷、酸、碱等抵抗力强,可存活数月-数年,结核菌不耐热,对70%酒精、紫外线较敏感
菌体成分复杂:类脂质(组织坏死、干酪液化、空洞发生)、蛋白质(皮肤变态反应)、多糖类(血清反应、免疫应答)
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的传播
传染源: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痰菌阳性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
易感人群: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婴幼儿细胞免疫不完善、老年人、免疫低下人群
影响传染性的因素:排菌量、通风情况、接触的密切程度和时间长短、个体的免疫力状况
化学治疗对传染性的影响:数量减少、活力减弱
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吸入含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后,其类脂质成分能抵抗溶酶体的破坏作用,结核分枝杆菌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外生长繁殖,局部肺组织出现炎性病变,称为原发病灶
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沿着肺内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肿大,称为原发综合征
可直接或经血流播散到邻近组织器官,发生结核病
人体细胞免疫系统使大部分结核分枝杆菌被消灭,少量长期休眠,成为继发性肺结核的潜在来源。
肺结核[2016-3-1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